第四百四十六章 同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临朔宫内的永和殿。
披着明黄甲胄的护卫军士卒持戈立在甬道两旁。
甬道之上,一名三十多岁穿着大隋官袍的文官手捧一封黄帛,在两名武将簇拥之下,缓缓而行。
“宣使者薛德音进见!”
没有太监的阴柔尖刻声,充满军人魅力雄武的呼声,从大殿之上一道一道传下。
来自东都的使者,大步而前。
永和殿之上,几十名赵国朝臣手持笏板,分两列端坐一张胡凳上在大殿打量着三名东都使者而前。
殿上李重九身着冕服,坐在宽座之上。
三名使者到了殿前,殿门官上前言道:“止步,解剑除履!”
十名金甲侍卫持戈拦在了门前,三名使者停下脚步,文官身后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将朗声言道:“吾的瓦面金装锏从不离身。”
殿门官言道:“此乃我大赵律令,还请二位将军尊重。”
为首的文官言道:“我们此来是与赵国和睦的,并非来生事端的,秦将军,罗将军不妨听之吧。”
身后两名将领鼻孔一进一出的喷气,那秦的将领将手里两根瓦面金装锏,随意一搁,只听砰地一声,地上的数片青砖,顿时碎了四瓣。
“你。”守护殿门护卫军校尉,顿时大怒。
金甲护卫军一并端起长戈。
那姓秦的将军哈哈笑道:“对不住了,某一时疏忽,忘了这一对瓦面金装锏甚重,幸好没砸坏了你们家的门槛。”
“算了,老秦你还是这火爆脾气,忘了来时单大哥是怎么交代的。”另一名罗姓将领说完,随手将腰间长剑一除,脱下鞋子。
那秦姓将领言道:“我也就是发发脾气。”
殿门官言道:“宣使者薛德音进见。”
说完三人缓缓而行,待至李重九御座前三十步停下。
为首文官言道:“黄门侍郎薛德音,代吾主见过赵王,问赵王,赵王后安好!”
上首李重九微微点头,言道:“皇泰主与孤并非外人,按道理而论,皇泰主见到孤,按照民间的规矩,还应该道一句姑丈吧!”
众臣皆一并发笑。
那文官薛德音,从容地言道:“吾主闻长乐公主嫁给赵王十分高兴,常言赵王乃天下少有英雄人物,恨不能一见,说些家常话。”
李重九闻言哈哈一笑,言道:“你倒是很会说话,薛德音,孤知道你,河东薛氏的三凤,你族兄薛收为长雏,你为鹜鷟,你侄儿薛元敬鹓雏。只是不知为何你族兄,侄儿都出仕李唐,你却出仕洛阳。”
薛德音言道:“人各有志,诸葛孔明于其弟,各仕蜀吴,也是一段佳话。但眼下吾主承大隋之统,而李唐却为伪朝,实已不共戴天,若吾与族兄侄儿沙场相见,也唯有各位其主,相互厮杀。”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说得不错。当年薛道衡公才华盖世,名满天下,可惜无缘一见,眼下得见从侄如此,可知河东三凤确不负虚名。”
薛德音言道:“多谢赵王夸赞,此来幽州除了天子吩咐,还奉了郑王之命。自击败瓦岗以来,关中李唐屡屡犯边,实为大患。”
“郑王?可是王太尉?”李重九问道。
“正是。眼下天子将军国大权都交给郑王。”
李重九心知杨娥皇那可怜的侄儿皇泰主,早已被王世充架空,眼下成为傀儡。
李重九言道:“你说唐军屡屡寇边,不知战况如何?”
薛德音回禀言道:“三月前,唐陟州刺史李育德攻我河南三十余所,郑王率军反击,斩李育德及弟三人,得获嘉。”
“两月前,郑王率军攻宜阳,败唐军大将史万宝,盛彦师。”
“上个月,郑王又遣大将高毗,攻义州,胜负未果。”
李重九闻言点了点头,看来王世充确有几分本事,击败李密后,在河南倒是连战连胜,眼下北来联合赵国,从南北两面同时向李唐施压。
薛德音言道:“郑王言李唐乃是仇寇,但仅凭洛阳之地,却力有未逮。而赵王与吾主乃是姻亲,就是一家人,可以相互为臂助。”
李重九言道:“这么说,郑王的意思,就要与赵国联合抗唐。”
“正是。”
众臣们纷纷一轮,以王世充的势力,与赵国现在旗鼓相当,何况他又挟天子以令四方,打着奉大隋宗室的旗号,无论如何大隋还是天下名义的共主,而眼下王世充谴使而来,丝毫没居高临下的意思,提出的条件是两家平等同盟。
故而众臣们听起来十分受用。
薛德音接着言道:“郑王言道,李唐在关中,而郑王据河南,而赵国据河北,此乃三足鼎立之势。李唐坐拥巴蜀河东,又有关中之富饶,函谷关之险,闭关自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可谓一家独大,若想保全三足鼎立之势,吾河南河北必须联合起来,方能保全。”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郑王之言,确一片肺腑,众位臣工以为如何?”
众臣工交头接耳了一阵,户部尚书林当锋起身奏道:“微臣以为,联合王世充对抗李唐,乃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微臣附议。”十几名臣工都是起身附和。
这时中书侍郎姬川站起身来,问道:“敢问既是联合抗唐,我们又该作什么呢?而你们又应当如何呢?”
薛德音言道:“若是李唐与河南有战事,那么幽州可兵出太原,绝太行道,以堵塞李唐河东河北南下的援兵。若是李唐攻河东,那么郑王可出兵潼关叩关,以威胁长安。此一退一进之道,可以李唐首尾不能相顾。”
薛德音说完,众人讨论一阵后,皆是纷纷点头。
尚书右仆射陈孝意起身言道:“微臣以为可行,只是郑王必须与刘黑闼划清界限,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否则当视作违约。”
薛德音笑道:“这是自然。郑王说过我们赵国没有冲突,将来北方一定,河北之地尽归赵国,河南山东之地尽归河南,我们以黄河为界井水不犯河水。”
“如此臣就没有异议了。”陈孝意回到座位上,接着尚书省又是数名官员表态附议。
一旁中书舍人张玄素站起身出首,向薛德音问道:“吾听闻郑王胸有大志,加九锡之事可有?”
薛德音言道:“确有此事。”
张玄素问道:“非权臣九锡而不能受,敢问郑王难道有篡权之心吗?”
薛德音言道:“郑王公忠体国,应是不会。”
张玄素问道:“莫非你就是郑王,怎么以为郑王不会?可代他作决定?”
薛德音回答言道:“在下不敢,只是此乃是吾国内之事,郑王有何大志,与尔何干?”
张玄素冷笑一声,言道:“当然有关联,吾主与皇泰主为姻亲,相互臂助理所当然,而若是郑王行禅让之事,自称为帝,吾主是该兴兵讨伐呢?还是仍旧同盟呢?”
薛德音被张玄素一问,顿时语塞。
李重九暗中大赞,心道真是问的好。
历史上窦建德与王世充同盟,也多为反复。初时,窦建德要讨伐宇文化及,与王世充同盟,之后王世充杀皇泰主称帝后,窦建德顾及于内部隋臣的压力,与王世充绝交,之后追封隋炀帝为隋闵帝,并以齐王的遗腹子杨政道,奉为郧公,对内打起匡扶大隋的旗号,对外将萧后送至塞外,向突厥称臣。
两家顿时没有来往。以至于之后,虎牢关之战,李唐大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部下都认为,宁可北掠河东,攻打李唐的河北之地,也不必南下就救援王世充。这根本是无利可图的事情。
而眼下李重九形势与窦建德十分相似,自己娶了杨娥皇后,得了幽州士族,前朝旧吏的支持,特别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也是结好于李重九,阻止了突厥与赵国的冲突。
所以一旦王世充篡位,杀皇泰主,李重九于情于理之上,比当年的窦建德更应该与王世充划清界限。
所以眼下就算谈成了两家同盟,又有什么意义,与其如此,不达成同盟,比将来同盟破裂的后果,要好得多。当然若是王世充能忍耐一时,学一番曹操,不行废立之事,李重九也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赵国与王世充和睦,共御李唐。
但事实上王世充,真能这么做吗?从穿越者的角度告诉李重九,答复是否的。
李重九言道:“薛黄门,你回去转告郑王,四方所以奔驰归附东都者,是以为郑王能中兴隋室。今九州之地,未清其一,在这时篡位为帝,恐众人皆思去矣。若是郑王能承诺,永奉皇泰主为天子,那么请薛黄门再来幽京一趟,否则两家就再也不必相见了。”
薛德音背后汗水滴落,而一旁的两位将领,却皆是一并点头,面露赞同之色。
“退朝!”
众臣一并起身,向李重九行礼后,趋步而退。
留下了浑然不知所措的薛德音于大堂之上。
当夜李重九正在临朔宫处理公务,却听门官禀告,白日陪同薛德音上殿的两名武将一并前来拜访。
李重九不由暗暗奇怪。RS
临朔宫内的永和殿。
披着明黄甲胄的护卫军士卒持戈立在甬道两旁。
甬道之上,一名三十多岁穿着大隋官袍的文官手捧一封黄帛,在两名武将簇拥之下,缓缓而行。
“宣使者薛德音进见!”
没有太监的阴柔尖刻声,充满军人魅力雄武的呼声,从大殿之上一道一道传下。
来自东都的使者,大步而前。
永和殿之上,几十名赵国朝臣手持笏板,分两列端坐一张胡凳上在大殿打量着三名东都使者而前。
殿上李重九身着冕服,坐在宽座之上。
三名使者到了殿前,殿门官上前言道:“止步,解剑除履!”
十名金甲侍卫持戈拦在了门前,三名使者停下脚步,文官身后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将朗声言道:“吾的瓦面金装锏从不离身。”
殿门官言道:“此乃我大赵律令,还请二位将军尊重。”
为首的文官言道:“我们此来是与赵国和睦的,并非来生事端的,秦将军,罗将军不妨听之吧。”
身后两名将领鼻孔一进一出的喷气,那秦的将领将手里两根瓦面金装锏,随意一搁,只听砰地一声,地上的数片青砖,顿时碎了四瓣。
“你。”守护殿门护卫军校尉,顿时大怒。
金甲护卫军一并端起长戈。
那姓秦的将军哈哈笑道:“对不住了,某一时疏忽,忘了这一对瓦面金装锏甚重,幸好没砸坏了你们家的门槛。”
“算了,老秦你还是这火爆脾气,忘了来时单大哥是怎么交代的。”另一名罗姓将领说完,随手将腰间长剑一除,脱下鞋子。
那秦姓将领言道:“我也就是发发脾气。”
殿门官言道:“宣使者薛德音进见。”
说完三人缓缓而行,待至李重九御座前三十步停下。
为首文官言道:“黄门侍郎薛德音,代吾主见过赵王,问赵王,赵王后安好!”
上首李重九微微点头,言道:“皇泰主与孤并非外人,按道理而论,皇泰主见到孤,按照民间的规矩,还应该道一句姑丈吧!”
众臣皆一并发笑。
那文官薛德音,从容地言道:“吾主闻长乐公主嫁给赵王十分高兴,常言赵王乃天下少有英雄人物,恨不能一见,说些家常话。”
李重九闻言哈哈一笑,言道:“你倒是很会说话,薛德音,孤知道你,河东薛氏的三凤,你族兄薛收为长雏,你为鹜鷟,你侄儿薛元敬鹓雏。只是不知为何你族兄,侄儿都出仕李唐,你却出仕洛阳。”
薛德音言道:“人各有志,诸葛孔明于其弟,各仕蜀吴,也是一段佳话。但眼下吾主承大隋之统,而李唐却为伪朝,实已不共戴天,若吾与族兄侄儿沙场相见,也唯有各位其主,相互厮杀。”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说得不错。当年薛道衡公才华盖世,名满天下,可惜无缘一见,眼下得见从侄如此,可知河东三凤确不负虚名。”
薛德音言道:“多谢赵王夸赞,此来幽州除了天子吩咐,还奉了郑王之命。自击败瓦岗以来,关中李唐屡屡犯边,实为大患。”
“郑王?可是王太尉?”李重九问道。
“正是。眼下天子将军国大权都交给郑王。”
李重九心知杨娥皇那可怜的侄儿皇泰主,早已被王世充架空,眼下成为傀儡。
李重九言道:“你说唐军屡屡寇边,不知战况如何?”
薛德音回禀言道:“三月前,唐陟州刺史李育德攻我河南三十余所,郑王率军反击,斩李育德及弟三人,得获嘉。”
“两月前,郑王率军攻宜阳,败唐军大将史万宝,盛彦师。”
“上个月,郑王又遣大将高毗,攻义州,胜负未果。”
李重九闻言点了点头,看来王世充确有几分本事,击败李密后,在河南倒是连战连胜,眼下北来联合赵国,从南北两面同时向李唐施压。
薛德音言道:“郑王言李唐乃是仇寇,但仅凭洛阳之地,却力有未逮。而赵王与吾主乃是姻亲,就是一家人,可以相互为臂助。”
李重九言道:“这么说,郑王的意思,就要与赵国联合抗唐。”
“正是。”
众臣们纷纷一轮,以王世充的势力,与赵国现在旗鼓相当,何况他又挟天子以令四方,打着奉大隋宗室的旗号,无论如何大隋还是天下名义的共主,而眼下王世充谴使而来,丝毫没居高临下的意思,提出的条件是两家平等同盟。
故而众臣们听起来十分受用。
薛德音接着言道:“郑王言道,李唐在关中,而郑王据河南,而赵国据河北,此乃三足鼎立之势。李唐坐拥巴蜀河东,又有关中之富饶,函谷关之险,闭关自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可谓一家独大,若想保全三足鼎立之势,吾河南河北必须联合起来,方能保全。”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郑王之言,确一片肺腑,众位臣工以为如何?”
众臣工交头接耳了一阵,户部尚书林当锋起身奏道:“微臣以为,联合王世充对抗李唐,乃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微臣附议。”十几名臣工都是起身附和。
这时中书侍郎姬川站起身来,问道:“敢问既是联合抗唐,我们又该作什么呢?而你们又应当如何呢?”
薛德音言道:“若是李唐与河南有战事,那么幽州可兵出太原,绝太行道,以堵塞李唐河东河北南下的援兵。若是李唐攻河东,那么郑王可出兵潼关叩关,以威胁长安。此一退一进之道,可以李唐首尾不能相顾。”
薛德音说完,众人讨论一阵后,皆是纷纷点头。
尚书右仆射陈孝意起身言道:“微臣以为可行,只是郑王必须与刘黑闼划清界限,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否则当视作违约。”
薛德音笑道:“这是自然。郑王说过我们赵国没有冲突,将来北方一定,河北之地尽归赵国,河南山东之地尽归河南,我们以黄河为界井水不犯河水。”
“如此臣就没有异议了。”陈孝意回到座位上,接着尚书省又是数名官员表态附议。
一旁中书舍人张玄素站起身出首,向薛德音问道:“吾听闻郑王胸有大志,加九锡之事可有?”
薛德音言道:“确有此事。”
张玄素问道:“非权臣九锡而不能受,敢问郑王难道有篡权之心吗?”
薛德音言道:“郑王公忠体国,应是不会。”
张玄素问道:“莫非你就是郑王,怎么以为郑王不会?可代他作决定?”
薛德音回答言道:“在下不敢,只是此乃是吾国内之事,郑王有何大志,与尔何干?”
张玄素冷笑一声,言道:“当然有关联,吾主与皇泰主为姻亲,相互臂助理所当然,而若是郑王行禅让之事,自称为帝,吾主是该兴兵讨伐呢?还是仍旧同盟呢?”
薛德音被张玄素一问,顿时语塞。
李重九暗中大赞,心道真是问的好。
历史上窦建德与王世充同盟,也多为反复。初时,窦建德要讨伐宇文化及,与王世充同盟,之后王世充杀皇泰主称帝后,窦建德顾及于内部隋臣的压力,与王世充绝交,之后追封隋炀帝为隋闵帝,并以齐王的遗腹子杨政道,奉为郧公,对内打起匡扶大隋的旗号,对外将萧后送至塞外,向突厥称臣。
两家顿时没有来往。以至于之后,虎牢关之战,李唐大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部下都认为,宁可北掠河东,攻打李唐的河北之地,也不必南下就救援王世充。这根本是无利可图的事情。
而眼下李重九形势与窦建德十分相似,自己娶了杨娥皇后,得了幽州士族,前朝旧吏的支持,特别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也是结好于李重九,阻止了突厥与赵国的冲突。
所以一旦王世充篡位,杀皇泰主,李重九于情于理之上,比当年的窦建德更应该与王世充划清界限。
所以眼下就算谈成了两家同盟,又有什么意义,与其如此,不达成同盟,比将来同盟破裂的后果,要好得多。当然若是王世充能忍耐一时,学一番曹操,不行废立之事,李重九也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赵国与王世充和睦,共御李唐。
但事实上王世充,真能这么做吗?从穿越者的角度告诉李重九,答复是否的。
李重九言道:“薛黄门,你回去转告郑王,四方所以奔驰归附东都者,是以为郑王能中兴隋室。今九州之地,未清其一,在这时篡位为帝,恐众人皆思去矣。若是郑王能承诺,永奉皇泰主为天子,那么请薛黄门再来幽京一趟,否则两家就再也不必相见了。”
薛德音背后汗水滴落,而一旁的两位将领,却皆是一并点头,面露赞同之色。
“退朝!”
众臣一并起身,向李重九行礼后,趋步而退。
留下了浑然不知所措的薛德音于大堂之上。
当夜李重九正在临朔宫处理公务,却听门官禀告,白日陪同薛德音上殿的两名武将一并前来拜访。
李重九不由暗暗奇怪。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