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节、义务兵役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起那些逝去的亲人,父子俩都沉默了一会,在这个问题上姜虎看得更开一些,是见惯生死也不为过:“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生个孙子,我知道你房里有俩女人,但是她们到现在也没个动静。£∝頂點說,..”
“这个……”姜田又是一阵语塞:“她们俩姐妹误入风尘,想是身子有些亏损,若是能调养些时日应该……”
“我知道你想什么。”不等姜田完,姜虎就打断了他:“我又没让你卖了她们,大丫我看也不是个心眼的,可你别忘了将来她们就算生下一儿半女,那也是庶出!”
姜田虽然在心中并不喜欢这个法,可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老爹的话基本就是社会准则,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妻子不能生养妾却生了儿子,大多数的情况下也要让这个孩子认大房的妻子做养母。可是要让自己将孟大丫娶进门,心里还是有些抵触。
姜虎看出自己儿子心里的九九,实话就是他自己如果能年轻二十岁,又住在这么个美女如云的大宅子里,也不可能还看得上土里土气的孟大丫。
“这事我看就这么定了吧,等你公干回府之后,就把喜事办了。”不等姜田反对,姜虎就赶紧拿出父亲的威严:“这次你去日本,是不是把府里那俩日本丫头带上,我看着这俩人总觉得闹心!”
如果不是自己老爹提醒,姜田都忘了还有这俩人,姜田这两年公务繁忙还得给学生上课,就是清幽姐妹都很少有机会侍寝,这府里想投怀送抱的女人又太多,轮也轮不到俩容貌一般的日本妞。不过姜田马上就想到了这俩人的用处,她们的汉语虽然还不算流利,但至少可以当做翻译,而且这俩人也算见过世面,如果在日本大肆宣传移民中国的好处,那可比任何官方的辞都能让人信服。
所以当姜田站在整修一新的靖海号上时,身边就多了两个仕女打扮的日本婢女,他这个一品大员出门身边有丫环伺候也算正常,只是这俩人最多不超过一米五的身高,和一米七五以上的姜田一笔,怎么看都有些滑稽。姜田奉旨出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静悄悄的无人相送,但是姜田最烦的就是这种迎来送往,所以就自作主张的将开船时间提前了一个时辰,所以当船队离岸的时候本地的官员还并不知道,不过他们不知道有人却知道,姜田瞒着谁也不可能瞒着张韬派来的保卫人员。
“姜大人面有难色可是对这趟差事有所顾虑?”太监喜子见姜田一直站在船舷边发呆,便凑上前声的问道。
喜子这次的任务不是宣旨,这是姜田的工作,但是考虑到这是中华朝第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内阁觉得还是应该拍个內宦显示一下****的做派,这个出访太监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捧着圣旨等着姜田和对方交换一下国书。所以让人去这就成了问题,这不是下江南而是去那倭寇的老巢,任务也不是风风光光的朝廷天使,反倒是成了文官的跟班。一时间有门路的太监都想办法推辞不去,于是没什么势力的喜子就被选中。
姜田心想我能告诉你自己心烦是因为回国之后就要结婚吗?哪怕两人之间的身份地位相差巨大,也不提喜子怎么算也是天子身边的近人,跟不提太监本身不能人事所以对这个话题有些忌讳,就自己不愿意娶一个并没有爱情的女人,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不能理解的。
“公公有所不知,这倭国之中怎一个乱字了得,这趟差事还真的不好办啊!”姜田随着喜子的信口胡诌道。
喜子听了并没有问为什么,反倒是嘿嘿一笑:“大人且莫哀叹,女婢这里还有一事。”
着私自从袖筒中取出一卷黄绫塞入姜田手中,姜田接过来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不过他也没声张,只是压低声音问到:“人在那?”
“姜大人请随我来。”
靖海号在别人眼中是大船,可是在姜田的眼中也就是一条特殊的游艇,正常情况下他是不用喜子来带路的,但是现在不一样,等姜田站在军官餐厅门前的时候,正好看见里边的俩人正还朝自己笑着,只不过这俩人一个是心虚的哂笑,另一个则是无奈的苦笑。
姜田摇着头坐在他们俩面前:“太子殿下这是去郊游吗?”
喜子一听下了一个激灵,连忙渗透看看左右没有外人,这才声到:“大人莫要声张,这密旨中不是都了嘛!”
张环那天碰了一个钉子,知道姜田是不会允许自己同行的,回宫一想这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自己母后就第一个不同意。而让他学刘宝铠那样离家出走也不行,自己要是这么干就真的天下大乱了,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父皇站在自己这边。
让姜田想不到的是张韬竟然同意了,而且这事还瞒着自己等出海了才知道,他明白张韬还是想让自己儿子出门增长一下见识,再这趟出访从安全性上来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一想到日本那边的某些风俗,姜田就又是一阵头痛,要是中华太子从日本回国后学了一堆不三不四的东西,张韬可不会饶了自己,再无论是皇帝还是他姜田,都在平时的言辞中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日本人的厌恶之情,可这个时代的日本人还没有太多大奸大恶的行径,这该如何想张环解释?如果让这子对日本产生好感该怎么办?
正事因为有着这些问题,姜田才觉得头疼。所以他决定继续对震撼的身份保密,并严格的控制张环与日本人过多接触,可是接下来这支出访舰队遇到了李修远舰队同样的问题,台风来了!
其实这是同一股风,如果有气象雷达进行追踪的话,就能在地图上画一条从吕宋东部海域形成,经台湾海峡北上直至日本九州的路线,只是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姜田也不可能知道这个台风从哪来要到哪里去,他现在只能着八级大风在惊涛骇浪中转道去朝鲜避风,这才只是外围的风浪,如果真的和台风正面撞上,就算是靖海号也只有接替沉没这一个结局。
“后悔了吗?”船舱里传出阵阵的嘎嘎声,就好像坚固的军舰随时会散架一样。看这脸色发白的张环,姜田还是不忘了打击一下他的热情:“如果太难受,就在朝鲜下船回家吧。”
这两天张环把能吐的东西都吐出去了,剧烈的颠簸让他从娇生惯养却体质不错的太子感受到了什么叫晕船,其实姜田也好不到哪去,但他是这次出访的使节,就算把胆汁都吐出来也不能打道回府。
“学生……学……不后悔!”张环虽然努力的想豪言壮语,可是强烈的眩晕让他只能咬着牙这么一句话。
姜田也不理会张环是不是逞强,因为他自己现在也只能躺在床上,强忍着呕吐的感觉。
与他们正相反,刘宝铠站在甲板上看着风平浪静的海面有一种想大声呼喊的冲动,他终于得偿所愿的坐上了定海号,可能是真主听到了他虔诚的祈祷,陈家的船在港口里被大风卷来的一棵大树穿了个窟窿,然后就这样坐沉在自己的锚位,于是色狼同学眼珠一转,撺掇着陈灏一起拿着尚方宝剑上了定海号。李修远虽然也怀疑这子是离家出走,可一来没有大陆的消息,二来行程又比较紧迫,所以也就没深究他的动机,就算将来国公对此不满,自己也可以用尚方宝剑的理由搪塞过去。
抛开海上或惊心动魄或意气风发的航程不提,北京紫禁城里才是真的狂风呼啸巨浪滔天,皇后娘娘的怒火烧的整个后宫人人自危,就连张韬都以国事繁忙为由住在了御书房,可想而知其他人面对皇后的时候是多么的胆战心惊,张韬也不是故意躲着皇后,但是满朝文武一致认为他怕老婆,况且不少看好张环这个继承人的文官武将,也对皇帝让太子以身犯险去那蛮夷之地颇有微词。
“诸位爱卿,朕这个裁汰老弱士卒充实九边的计划可还有异议?”
现在的御书房中有文有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军人屯垦戍边本是理所应当,可自打朱洪武搞卫所制之后,这军垦的味道就变了,不仅将领拥兵自重,卫所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如匪寇,本身就是卫所出身张韬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弊端。
一看众人都不话,张韬也明白他们的顾虑,便接着道:“这当然不是前朝的卫所制,就算充实九边这兵还是兵、民还是民,最多是在村子里训练一些青壮当民兵。”
经他这么一,这些人才算是明白了一,可是顾虑依旧不少,之间国防部长梁范率先到:“陛下有意裁汰老弱,只需分其土地便可,只是臣不知这民兵之义与那前朝的卫所制有何不同?”
“民兵,顾名思义乃人民之兵,不只是在边境上的村子,全国上下无论城镇乡村都要搞起来。前朝之时正式因为村镇无力自保,这才让匪徒与那鞑子能肆意劫掠,且前朝文恬武嬉民不尚武,这才屡屡受人欺凌,若能全民习武无论是贼是寇皆不能动我百姓分毫!”
众人又一次面面相觑,张韬的想法虽好,但是民间人人习武这刁民抗法、不尊朝廷号令该如何?这是他们又开始想念起出差在外的姜田了,这位姜大人虽然也是改革派,但至少行事还没那么极端,其实也不怪他们不理解张韬的用意,姜田如果真的在这里也不会出言反对,民兵是武装部队的有效补充,又是基层组织可以调动的力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该股力量不能被地方势力攥在手里,兵权只能掌握在中央手中。
也有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张韬的真意并不在此,裁军是为了剪除旧军队的派系势力,也是为了给新军腾出编制,而民兵制度化则是为即将进行的北伐打好基础,于是这些聪明人也开始想念姜田了,似乎到目前为止,也就这位姜大人能打消皇帝北伐的念头,顺着这个角度去想,姜田出访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张韬了。
张皇帝的想法其实就是复制后世的制度,只是在几百年后,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老百姓的从军热情又很高,部队没缺过兵员,预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发生,所以民兵及预备役制度一直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这个总员额超千万的准军事力量。而张韬是参加过南疆战争的,亲身经历过民兵部队维护后勤物资通道、转移伤员、地方治安控制等辅助任务,很清楚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与皇帝的愿望正相反,中华自宋朝以后主流的思想便是好男不当兵,这是宋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稳定,故意重文轻武而放出的愚民思想,也是当兵待遇太差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进入明代,军户制度到后期简直成了奴隶加炮灰的代名词,寻常百姓都不愿意将自家女儿嫁与普通军户。明末乱世官兵更是如同匪徒,如何能让国人对军人有个好印象?后来张韬大权在握整顿军纪这才有所改善。北伐时期即便是相对富庶的江南也是人命贱如草芥,当兵吃粮至少还能苟活一时,新军的饷银虽然不高却从不拖欠,这才保证了兵员的充足。现在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北方无主之地更是比比皆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大不了领份开荒补贴去北地,何苦要去当兵?
正因为这个原因,一班文武都不看好张韬的民兵制度,这反倒会成为地方土豪势力崛起的温床,这样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华虽然比世界其他主流文明更早的出现国家主义萌芽,但系统且全民认同的国家主义理念还是清末的舶来品。就算是进入到民国时期社会结构还是宗族大于国家的,若是没有解放后对农村土地进行国家公社化改造,没有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没有g时期全民“讲政治”的政治运动,基干民兵肯定会成为地方大家族控制下的护院家丁!事实上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国朝某些地方的农村大家族依旧把持着一定范围内的权利。可张皇帝因为根基尚浅,北伐时又因为满清一溃千里而打成了顺风仗,所以张韬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政工工作便驱除鞑虏了,也就是他现在面对的情况,比国朝解放时遇到的问题更糟糕。
就算有着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张韬还是决心要将这个制度贯彻到底,因为现实中对兵力不足的担忧,大于对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风险,或者他内心中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能在有生之年将所有的麻烦都解决掉,于是在姜田缺席,内阁无力阻止张韬推行新法的情况下,这个褒贬不一的《义务兵役法》被昭告天下。
一、凡适龄公民无论男女皆有服兵役之责。
二、兵役期最短为三年,特殊兵种可酌情延长服役年限,服役期间食宿被服皆由公出,月发饷银以国民最低收入为限。
三、地方武装部遴选未服役之良家子弟组建民兵,每月训练不得少于四天,训练期间食宿由地方政府解决。
四、如遇战争,视动员规模抽调民兵及退役人员组建预备役部队,用于补充一线作战单位或执行非交战任务。
五、服役期间如因战争、事故等一切因公伤亡,皆由政府发放抚恤。
六、服役人员直系家属享受军、烈属特权。
……
可以想象这部法律颁发之后天下人会惊诧成什么样子,反正张韬是下定决心要搞义务兵役制,也有人对此进行过测算,假设用三五年的功夫完成了整个军队的改造,那么现役军队加上隐藏在民间的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中华朝就等于拥有了一只数百万人的军队,和平时期还不用花钱养着。到时候别是征讨草原,就算是再打一场北伐战争都绰绰有余。也正因为如此在民间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更是有人看出了这其中的巨大利益,不少已经蛰伏的豪门大族都有些蠢蠢欲动,正是看中了地方人士掌兵权这个诱人的蛋糕,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民兵即将看到的第一个教官并不是军事教员,而是在后世同样争议极大的政委!
句题外话,有人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有人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本是很普通的思想问题,但是却被某些人搞成了********之争,可惜的是历史已经证明了,在亡国灭种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个人的意愿实在是不值一提,哪怕自诩为地球灯塔的美国,在军队思想教育上也是千篇一律的国家至上主义,甚至无论是中外都曾记载,朝鲜战争时美国有专门的军官对军队思想进行掌控,并逮捕散播反战言论的官兵,好的言论自由呢?怎么到了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将这个遮羞布给扔了?至于允许官兵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这也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差异,他们并不对当俘虏有什么精神上的抵触,况且当俘虏还不用支付阵亡抚恤金,这也和所谓的尊重人权没有丝毫关系。中**人之所以在绝对的劣势下依然敢于面对强敌,不是因为他们被政委洗脑,也不是因为家人受到胁迫(编这个流言的人究竟动没动脑子?)。其实道理很简单,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共和国历次对外战争,中**人的亮剑精神来自于他们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更清楚把战火烧到别人的领土上,总比打烂自家的坛坛罐罐要强百倍!
一起那些逝去的亲人,父子俩都沉默了一会,在这个问题上姜虎看得更开一些,是见惯生死也不为过:“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生个孙子,我知道你房里有俩女人,但是她们到现在也没个动静。£∝頂點說,..”
“这个……”姜田又是一阵语塞:“她们俩姐妹误入风尘,想是身子有些亏损,若是能调养些时日应该……”
“我知道你想什么。”不等姜田完,姜虎就打断了他:“我又没让你卖了她们,大丫我看也不是个心眼的,可你别忘了将来她们就算生下一儿半女,那也是庶出!”
姜田虽然在心中并不喜欢这个法,可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老爹的话基本就是社会准则,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妻子不能生养妾却生了儿子,大多数的情况下也要让这个孩子认大房的妻子做养母。可是要让自己将孟大丫娶进门,心里还是有些抵触。
姜虎看出自己儿子心里的九九,实话就是他自己如果能年轻二十岁,又住在这么个美女如云的大宅子里,也不可能还看得上土里土气的孟大丫。
“这事我看就这么定了吧,等你公干回府之后,就把喜事办了。”不等姜田反对,姜虎就赶紧拿出父亲的威严:“这次你去日本,是不是把府里那俩日本丫头带上,我看着这俩人总觉得闹心!”
如果不是自己老爹提醒,姜田都忘了还有这俩人,姜田这两年公务繁忙还得给学生上课,就是清幽姐妹都很少有机会侍寝,这府里想投怀送抱的女人又太多,轮也轮不到俩容貌一般的日本妞。不过姜田马上就想到了这俩人的用处,她们的汉语虽然还不算流利,但至少可以当做翻译,而且这俩人也算见过世面,如果在日本大肆宣传移民中国的好处,那可比任何官方的辞都能让人信服。
所以当姜田站在整修一新的靖海号上时,身边就多了两个仕女打扮的日本婢女,他这个一品大员出门身边有丫环伺候也算正常,只是这俩人最多不超过一米五的身高,和一米七五以上的姜田一笔,怎么看都有些滑稽。姜田奉旨出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静悄悄的无人相送,但是姜田最烦的就是这种迎来送往,所以就自作主张的将开船时间提前了一个时辰,所以当船队离岸的时候本地的官员还并不知道,不过他们不知道有人却知道,姜田瞒着谁也不可能瞒着张韬派来的保卫人员。
“姜大人面有难色可是对这趟差事有所顾虑?”太监喜子见姜田一直站在船舷边发呆,便凑上前声的问道。
喜子这次的任务不是宣旨,这是姜田的工作,但是考虑到这是中华朝第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内阁觉得还是应该拍个內宦显示一下****的做派,这个出访太监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捧着圣旨等着姜田和对方交换一下国书。所以让人去这就成了问题,这不是下江南而是去那倭寇的老巢,任务也不是风风光光的朝廷天使,反倒是成了文官的跟班。一时间有门路的太监都想办法推辞不去,于是没什么势力的喜子就被选中。
姜田心想我能告诉你自己心烦是因为回国之后就要结婚吗?哪怕两人之间的身份地位相差巨大,也不提喜子怎么算也是天子身边的近人,跟不提太监本身不能人事所以对这个话题有些忌讳,就自己不愿意娶一个并没有爱情的女人,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不能理解的。
“公公有所不知,这倭国之中怎一个乱字了得,这趟差事还真的不好办啊!”姜田随着喜子的信口胡诌道。
喜子听了并没有问为什么,反倒是嘿嘿一笑:“大人且莫哀叹,女婢这里还有一事。”
着私自从袖筒中取出一卷黄绫塞入姜田手中,姜田接过来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不过他也没声张,只是压低声音问到:“人在那?”
“姜大人请随我来。”
靖海号在别人眼中是大船,可是在姜田的眼中也就是一条特殊的游艇,正常情况下他是不用喜子来带路的,但是现在不一样,等姜田站在军官餐厅门前的时候,正好看见里边的俩人正还朝自己笑着,只不过这俩人一个是心虚的哂笑,另一个则是无奈的苦笑。
姜田摇着头坐在他们俩面前:“太子殿下这是去郊游吗?”
喜子一听下了一个激灵,连忙渗透看看左右没有外人,这才声到:“大人莫要声张,这密旨中不是都了嘛!”
张环那天碰了一个钉子,知道姜田是不会允许自己同行的,回宫一想这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自己母后就第一个不同意。而让他学刘宝铠那样离家出走也不行,自己要是这么干就真的天下大乱了,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父皇站在自己这边。
让姜田想不到的是张韬竟然同意了,而且这事还瞒着自己等出海了才知道,他明白张韬还是想让自己儿子出门增长一下见识,再这趟出访从安全性上来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一想到日本那边的某些风俗,姜田就又是一阵头痛,要是中华太子从日本回国后学了一堆不三不四的东西,张韬可不会饶了自己,再无论是皇帝还是他姜田,都在平时的言辞中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日本人的厌恶之情,可这个时代的日本人还没有太多大奸大恶的行径,这该如何想张环解释?如果让这子对日本产生好感该怎么办?
正事因为有着这些问题,姜田才觉得头疼。所以他决定继续对震撼的身份保密,并严格的控制张环与日本人过多接触,可是接下来这支出访舰队遇到了李修远舰队同样的问题,台风来了!
其实这是同一股风,如果有气象雷达进行追踪的话,就能在地图上画一条从吕宋东部海域形成,经台湾海峡北上直至日本九州的路线,只是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姜田也不可能知道这个台风从哪来要到哪里去,他现在只能着八级大风在惊涛骇浪中转道去朝鲜避风,这才只是外围的风浪,如果真的和台风正面撞上,就算是靖海号也只有接替沉没这一个结局。
“后悔了吗?”船舱里传出阵阵的嘎嘎声,就好像坚固的军舰随时会散架一样。看这脸色发白的张环,姜田还是不忘了打击一下他的热情:“如果太难受,就在朝鲜下船回家吧。”
这两天张环把能吐的东西都吐出去了,剧烈的颠簸让他从娇生惯养却体质不错的太子感受到了什么叫晕船,其实姜田也好不到哪去,但他是这次出访的使节,就算把胆汁都吐出来也不能打道回府。
“学生……学……不后悔!”张环虽然努力的想豪言壮语,可是强烈的眩晕让他只能咬着牙这么一句话。
姜田也不理会张环是不是逞强,因为他自己现在也只能躺在床上,强忍着呕吐的感觉。
与他们正相反,刘宝铠站在甲板上看着风平浪静的海面有一种想大声呼喊的冲动,他终于得偿所愿的坐上了定海号,可能是真主听到了他虔诚的祈祷,陈家的船在港口里被大风卷来的一棵大树穿了个窟窿,然后就这样坐沉在自己的锚位,于是色狼同学眼珠一转,撺掇着陈灏一起拿着尚方宝剑上了定海号。李修远虽然也怀疑这子是离家出走,可一来没有大陆的消息,二来行程又比较紧迫,所以也就没深究他的动机,就算将来国公对此不满,自己也可以用尚方宝剑的理由搪塞过去。
抛开海上或惊心动魄或意气风发的航程不提,北京紫禁城里才是真的狂风呼啸巨浪滔天,皇后娘娘的怒火烧的整个后宫人人自危,就连张韬都以国事繁忙为由住在了御书房,可想而知其他人面对皇后的时候是多么的胆战心惊,张韬也不是故意躲着皇后,但是满朝文武一致认为他怕老婆,况且不少看好张环这个继承人的文官武将,也对皇帝让太子以身犯险去那蛮夷之地颇有微词。
“诸位爱卿,朕这个裁汰老弱士卒充实九边的计划可还有异议?”
现在的御书房中有文有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军人屯垦戍边本是理所应当,可自打朱洪武搞卫所制之后,这军垦的味道就变了,不仅将领拥兵自重,卫所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如匪寇,本身就是卫所出身张韬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弊端。
一看众人都不话,张韬也明白他们的顾虑,便接着道:“这当然不是前朝的卫所制,就算充实九边这兵还是兵、民还是民,最多是在村子里训练一些青壮当民兵。”
经他这么一,这些人才算是明白了一,可是顾虑依旧不少,之间国防部长梁范率先到:“陛下有意裁汰老弱,只需分其土地便可,只是臣不知这民兵之义与那前朝的卫所制有何不同?”
“民兵,顾名思义乃人民之兵,不只是在边境上的村子,全国上下无论城镇乡村都要搞起来。前朝之时正式因为村镇无力自保,这才让匪徒与那鞑子能肆意劫掠,且前朝文恬武嬉民不尚武,这才屡屡受人欺凌,若能全民习武无论是贼是寇皆不能动我百姓分毫!”
众人又一次面面相觑,张韬的想法虽好,但是民间人人习武这刁民抗法、不尊朝廷号令该如何?这是他们又开始想念起出差在外的姜田了,这位姜大人虽然也是改革派,但至少行事还没那么极端,其实也不怪他们不理解张韬的用意,姜田如果真的在这里也不会出言反对,民兵是武装部队的有效补充,又是基层组织可以调动的力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该股力量不能被地方势力攥在手里,兵权只能掌握在中央手中。
也有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张韬的真意并不在此,裁军是为了剪除旧军队的派系势力,也是为了给新军腾出编制,而民兵制度化则是为即将进行的北伐打好基础,于是这些聪明人也开始想念姜田了,似乎到目前为止,也就这位姜大人能打消皇帝北伐的念头,顺着这个角度去想,姜田出访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张韬了。
张皇帝的想法其实就是复制后世的制度,只是在几百年后,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老百姓的从军热情又很高,部队没缺过兵员,预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发生,所以民兵及预备役制度一直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这个总员额超千万的准军事力量。而张韬是参加过南疆战争的,亲身经历过民兵部队维护后勤物资通道、转移伤员、地方治安控制等辅助任务,很清楚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与皇帝的愿望正相反,中华自宋朝以后主流的思想便是好男不当兵,这是宋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稳定,故意重文轻武而放出的愚民思想,也是当兵待遇太差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进入明代,军户制度到后期简直成了奴隶加炮灰的代名词,寻常百姓都不愿意将自家女儿嫁与普通军户。明末乱世官兵更是如同匪徒,如何能让国人对军人有个好印象?后来张韬大权在握整顿军纪这才有所改善。北伐时期即便是相对富庶的江南也是人命贱如草芥,当兵吃粮至少还能苟活一时,新军的饷银虽然不高却从不拖欠,这才保证了兵员的充足。现在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北方无主之地更是比比皆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大不了领份开荒补贴去北地,何苦要去当兵?
正因为这个原因,一班文武都不看好张韬的民兵制度,这反倒会成为地方土豪势力崛起的温床,这样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华虽然比世界其他主流文明更早的出现国家主义萌芽,但系统且全民认同的国家主义理念还是清末的舶来品。就算是进入到民国时期社会结构还是宗族大于国家的,若是没有解放后对农村土地进行国家公社化改造,没有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没有g时期全民“讲政治”的政治运动,基干民兵肯定会成为地方大家族控制下的护院家丁!事实上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国朝某些地方的农村大家族依旧把持着一定范围内的权利。可张皇帝因为根基尚浅,北伐时又因为满清一溃千里而打成了顺风仗,所以张韬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政工工作便驱除鞑虏了,也就是他现在面对的情况,比国朝解放时遇到的问题更糟糕。
就算有着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张韬还是决心要将这个制度贯彻到底,因为现实中对兵力不足的担忧,大于对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风险,或者他内心中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能在有生之年将所有的麻烦都解决掉,于是在姜田缺席,内阁无力阻止张韬推行新法的情况下,这个褒贬不一的《义务兵役法》被昭告天下。
一、凡适龄公民无论男女皆有服兵役之责。
二、兵役期最短为三年,特殊兵种可酌情延长服役年限,服役期间食宿被服皆由公出,月发饷银以国民最低收入为限。
三、地方武装部遴选未服役之良家子弟组建民兵,每月训练不得少于四天,训练期间食宿由地方政府解决。
四、如遇战争,视动员规模抽调民兵及退役人员组建预备役部队,用于补充一线作战单位或执行非交战任务。
五、服役期间如因战争、事故等一切因公伤亡,皆由政府发放抚恤。
六、服役人员直系家属享受军、烈属特权。
……
可以想象这部法律颁发之后天下人会惊诧成什么样子,反正张韬是下定决心要搞义务兵役制,也有人对此进行过测算,假设用三五年的功夫完成了整个军队的改造,那么现役军队加上隐藏在民间的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中华朝就等于拥有了一只数百万人的军队,和平时期还不用花钱养着。到时候别是征讨草原,就算是再打一场北伐战争都绰绰有余。也正因为如此在民间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更是有人看出了这其中的巨大利益,不少已经蛰伏的豪门大族都有些蠢蠢欲动,正是看中了地方人士掌兵权这个诱人的蛋糕,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民兵即将看到的第一个教官并不是军事教员,而是在后世同样争议极大的政委!
句题外话,有人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有人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本是很普通的思想问题,但是却被某些人搞成了********之争,可惜的是历史已经证明了,在亡国灭种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个人的意愿实在是不值一提,哪怕自诩为地球灯塔的美国,在军队思想教育上也是千篇一律的国家至上主义,甚至无论是中外都曾记载,朝鲜战争时美国有专门的军官对军队思想进行掌控,并逮捕散播反战言论的官兵,好的言论自由呢?怎么到了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将这个遮羞布给扔了?至于允许官兵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这也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差异,他们并不对当俘虏有什么精神上的抵触,况且当俘虏还不用支付阵亡抚恤金,这也和所谓的尊重人权没有丝毫关系。中**人之所以在绝对的劣势下依然敢于面对强敌,不是因为他们被政委洗脑,也不是因为家人受到胁迫(编这个流言的人究竟动没动脑子?)。其实道理很简单,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共和国历次对外战争,中**人的亮剑精神来自于他们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更清楚把战火烧到别人的领土上,总比打烂自家的坛坛罐罐要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