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刘明灯出兵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打狗(高雄)此城在台湾府南四十里处.这里有大股日军对刘铭传的“铭武军”展开牵制.
原本日军侦知打狗防守松懈.上面有多枚大炮.但沒有炮架.只有固定的大炮(老式的红夷大炮).日军可在城外适宜之处建几所炮台.不需要激烈的战斗.即可轻易的清军降服.攻破打狗.
打狗周围是用花岗岩砌成的三十英尺高的围墙.打狗的城墙纵然坚固.但也难以抵挡日军的大炮.
五月初.中将西乡从道亲率日军两个大队.二千多日军和卑东族叛军四千多人.联合攻打打狗.但此时打狗的驻军已变成“铭武军”. 刘铭传把他最信任的中校聂士成派驻在打狗.铭武军火炮凶猛.防守严密.聂士成率领二千铭武军与数倍的敌人展开激战.铭武军守住了台湾府的门户..打狗.使得日军不敢入侵中部平原.
日军在打狗城下死伤惨重.最后铩羽而归.日军攻打打狗战役以失败而告终.断绝了日军向中西部发展的初步设想.这也是日军在台湾东部生番地区开拓殖民地的根本原因.“铭武军”在防守打狗战役中打出威名.聂士成一战成名.
此时.日军这才发现.台湾的清军的武器装备.已经焕然一新.日军的情报工作落后.对于清军的战斗力判断错误.“杀神”刘铭传驻守台湾府.让日军压力巨大.中将西乡从道审视适度.改变战略部署.不再主动攻打清军的堡垒.为了在“荒蛮的台湾”占有一席之地.日军并沒有从打狗地区撤退.而是坚守在乡村地区.与清军继续缠斗.想在野外打败清军.
之后.台湾府总兵刘明灯沒认清形势.自以为日军不堪一击.沒有制定正确战略目标.而是主动率领三千“建武军”主动出击.被日军诱骗至屏东平原的木瓜溪.三千建武军死伤一千多人.刘明灯率领二千不到的败兵逃回基隆港.
此役过后.日军士气大振.一面向台湾增兵.一面肃清龟山的排湾族人.在台湾东部大肆开拓殖民地.
望跃乡战役成为屏东平原作战的转折点.清军从实力上和心理上占据主动.李国楼在战术上执行步步推进的政略.在政治上实施民族和解政策.初见成效.卑东族人内部人心不齐.各部落头领纷纷归顺新武军.
在屏东平原的小规模战役中.新武军、常胜军发扬献身精神.冲锋在前.以血的代价与日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较量.用血的代价换來一场又一场胜利.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叛军三千多人.清军在战场上赢得主动.挽回清军劣势.各路清军士气高昂.开始主动攻击日军.
清军开始做战略反攻.为了一举收复屏东平原.清军联合作战.李国楼的四千新武军(扩编)、白郎宁的三千常胜军(扩编)、刘明灯的八千建武军、刘铭传的八千铭武军.以及各支少数民族的军队.共计三万多清军沿着玉山山脉南端.对日军展开压迫式进攻.向外号称十万清军.
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至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势.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达台湾南端的鹅銮鼻.纵贯台湾本岛南北中央.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台湾全岛分为东小、西大的不对称的两部分.
玉山山脉西南走向.北端隔浊水溪上游与雪山山脉紧邻.南端至屏东平原北部.全长约240里.玉山主峰海拔余额4000米.是全岛和大陆东部地区的最高峰.玉山山顶终年积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称为“玉山”.
打仗.其实绝大多数时间就是行军.想要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首先一点.就是把兵力拓展开來.在地理上占据优势.才能在战场上占有先机.这就是兵法大家所说的“高瞻远瞩”.这次刘明灯吸取上次征讨屏东平原失败的教训.沒有直接进入屏东平原腹地.而是亲率四千建武军准备翻过雪山.
四千建武军筹集粮秣.需经过露门山地区.那里已被日军扫荡的人烟断绝.一片荒芜.粮草无处筹措.建武军需随军携带二个月的粮草.困难重重.刘明灯与台湾少数民族的矛盾突显出來.此时对少数民族不能用强迫的手段.幸好台湾海峡畅通.沈葆桢运來大批粮草支援建武军.沈葆桢率领船队到达基隆港.解决了刘明灯燃眉之急.
刘明灯一看见沈葆桢到來.便满腹牢骚的抱怨:“沈总办.你怎么才來.台湾理应由你统筹.怎能卸下千斤重担.反而交予乳臭未干的小儿.”
沈葆桢哈哈一笑.沒有接口.转头看向码头.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有怨言.他何尝不想当台湾总指挥.可惜有诸多困难不是他能解决的.打仗就是打后勤保障.李国楼借给大清政府五百万银元.前期自掏腰包五百万银元.这才使得李鸿章向大英帝国、普鲁士买來大批军用物资.李国楼要当台湾总指挥.谁敢惹李国楼.说到底李国楼的权势是用银子买來的.
有谁不嫉妒李国楼的运气.沈葆桢、刘明灯既羡慕李国楼的战功.又想着若是由他们指挥对日作战.台湾战事可以早日结束.
码头上皆是搬运货物的长夫.搬运着各种战略物资.看见小钢炮和劈山炮的踪影.刘明灯兴奋的像孩子一样.建武军终于像一支现代化军队.
沈葆桢问道:“刘镇台.现在战事如何.邸报上说.消灭了一万日军.是真的吗.”
刘明灯笑道:“我军已经开始战略反攻.屏东平原的战斗.虽然我军死伤颇重.但我们有强大的后方.损失很快就能弥补回來.叛军是越打越弱.罗惺忪很快要完蛋了.日军也不敢出动了.至于邸报上的胡说八道.你去看它作甚.”
“那日军到底有多少人马.你能给个实数吗.”沈葆桢最关心日军的兵力.想从刘明灯嘴里.听到实情.
刘明灯正色道:“日军因钓鱼岛海战失利.日本海军变得越來越小心谨慎了.后勤运输经常遭受我军偷袭.补给越來越困难了.日军主力龟缩在龟山地区.应该不会超过二万兵马.依我看最多一万兵马.若是打到明年春季.我看日军要闹饥荒.可惜李国楼不用我的计策.此人性格太过软弱.不是统帅的料.”
沈葆桢倒是不知刘明灯与李国楼有何矛盾.问道:“刘镇台.你向李国楼提出什么计策.”
“战争时期.必用战争手段.慈不掌兵嘛.我向李国楼提出.把屏东平原的庄稼和村落全部烧毁.让日军不能在屏东收获秋粮.只要挪过冬季.日军必败.沒料到反被李国楼臭骂一通.说我这样会把卑东族人和排湾族人逼上绝路.还说我是千古罪人.把卑东族人背叛祖国的罪过.扣到我的头上.你说气不气人.”刘明灯气得撩起一脚.把地上的一颗碎石.踢出三丈之外.
沈葆桢还是识大体.劝慰道:“刘镇台.你也别生气.李国楼自有他的道理.这种战术上的分歧.无伤大雅.李国楼这个人.还是挺大度的.不是嫉贤妒能之人.只要收复台湾失地.功劳少不了你.”
“他是总指挥嘛.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藏不住话的人.发几句牢骚而已.不用老子的计策也罢.只是李国楼的策略太过保守.自诩得到左大帅真传.我看那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胆子比老鼠还小.我若是西乡从道.一定把他杀得落花流水.我与你说说”刘明灯拖着沈葆桢.一起走向指挥室.刘明灯打内心看不起李国楼的战略部署.沒有一点新意.说來说去.就是缓进急攻.李国楼还不如他手下一名参事.这种人还能做台湾总指挥.还能小胜几场.真是沒天理.只怪自己一战失利.让建武军到现在还抬不起头來.连军事发言权也沒有.竟然要听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的军令.
刘明灯练出了八千兵马.再加上补给了大批的武器弹药.胆气壮了.就想直逼日军老巢..龟山.与日军决一死战.但战术部署李国楼已经制定好了.他只能服从军令.按部就班的打仗.战术上的诸多掣肘.让刘明灯满腹怨言.
沈葆桢不断劝慰刘明灯.要刘明灯以大局为重.千万不要违反李国楼的军令.
刘明灯抒发情怀.在作战室里大展宏图.指点台湾山川.他制定的战术部署.最大的区别就是先攻取哪里.
刘明灯想让三万清军主力.直取屏东平原.先收复大片失地.而李国楼制定的战术部署.是以收复战略要地为首要目标.沒有大举攻取屏东平原的决策.两人的理念有所不同.
至于孰对孰错.英雄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刘明灯哪敢违悖军令.发泄一通怨言.就按照李国楼制定的战术.布置各路兵马.
刘明灯一丝不苟的神态.让沈葆桢放心了.能让这么多军官执行军令.说明李国楼制定的战术.沒有多大的纰漏.至少不会自绝后路.
进兵时刘明灯便派出部队专事转运.令建武军后军在露门山等地储存三个月粮草.屏东平原一带秋粮在9月底收割.刘明灯遂把进军时机选定在收获季节.以便就地取粮.
7月底.刘明灯认为一切准备就绪.自认比李国楼高出一筹.已经无懈可击.便令二十余营清军分三路进兵.
中路傅先楚率军从狄道以北三十里渡河.左路杨世戴率军取道狄道南面的南坪进峡城.右路刘明灯率部由马营经红土窑进大沱河.为防止日军袭击.规定中路以一半兵力留驻北岸.一半渡过大沱河修筑堡垒.左右两路则待中路在河南扎稳脚跟以后再行渡河.
清军每进一处.各派队分支包扫而前进.企图将正在大沱河南岸分散活动的卑东军一并驱往排家崖.迫其背水一战.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
卑东军为缩短战线.在大沱河北岸进行了骚扰阻击.给清军以杀伤后.即撤往河南.驻扎于离大沱河南岸十里的盔甲集一带.想以茂密的丛林阻挡清军.
刘明灯对于李国楼制定的策略.其实是满腹牢骚.让兵强马壮的“建武军”过丛林、爬雪山.缓进急功.去打背叛大清的卑东军.这不是大材小用嘛.但现在李国楼是台湾最高军事长官.刘明灯沒能说服李国楼.反而被李国楼说服.亲率四千建武军率先与卑东军主力决战.
此外.李国楼令提督白朗宁统领常胜军策应刘明灯渡过大沱河.同时.派李运捕率领五营新武军分驻屏林、平溪两镇.并调黑山族土司于荣谷带“番勇”分驻各隘口.均受左路白朗宁节制.又调聂士成步队二营、马队三营.炮队一营.由打狗进至白鸡山一带.防止大股日军北进.并兼顾刘明灯大军.李国楼自己也亲临屏东平原的新淀地区.直接指挥战斗.
卑东军加紧准备防御清军的进攻.卑东军撤退到大沱河南岸之后.曾与日军一起在大沱河南岸修筑了一些堡垒.开始以堡垒为依托.对清军采取步步阻击的战术.想靠堡垒战术.大量杀伤清军.
大沱河南岸的盔甲集和狄道.是卑东军的两个出入口.再往后撤退便无险可守.自刘明灯渡过大沱河之后.三路大军猛攻狄道.以强大的火力.一举收复狄道.消灭一千多名卑东军.二百多名日军.
建武军占领狄道之后.盔甲集便成为卑东军、日军出入玉山的唯一通道.因此.卑东军着重加强了盔甲集一带的防御.“卑东国王”罗惺忪不愿回到跑到屏东平原打仗.卑东军在平原作战.不是清军对手.
平原作战的军事弱点.敌我双方了然于胸.通常情况下.平原作战就是消耗战.到底谁消耗的起兵力.敌我双方心里一清二楚.不怕死的日军也不愿意和清军拼消耗.更何况人数越打越少的卑东军.
日军作战部制定的策略.便是让四千名卑东军死守盔甲集.依托天险阻击清军.为了鼓舞卑东军士气.中将西乡从道在排家崖派驻了二千日军.共计六千多人集结在盔甲集一线.日军已经不相信台湾少数民族.为了防止四千名卑东军在战场上“起义” .“卑东王子” 兼“总理大臣”罗世杰亲自率领四千大军.
〖
打狗(高雄)此城在台湾府南四十里处.这里有大股日军对刘铭传的“铭武军”展开牵制.
原本日军侦知打狗防守松懈.上面有多枚大炮.但沒有炮架.只有固定的大炮(老式的红夷大炮).日军可在城外适宜之处建几所炮台.不需要激烈的战斗.即可轻易的清军降服.攻破打狗.
打狗周围是用花岗岩砌成的三十英尺高的围墙.打狗的城墙纵然坚固.但也难以抵挡日军的大炮.
五月初.中将西乡从道亲率日军两个大队.二千多日军和卑东族叛军四千多人.联合攻打打狗.但此时打狗的驻军已变成“铭武军”. 刘铭传把他最信任的中校聂士成派驻在打狗.铭武军火炮凶猛.防守严密.聂士成率领二千铭武军与数倍的敌人展开激战.铭武军守住了台湾府的门户..打狗.使得日军不敢入侵中部平原.
日军在打狗城下死伤惨重.最后铩羽而归.日军攻打打狗战役以失败而告终.断绝了日军向中西部发展的初步设想.这也是日军在台湾东部生番地区开拓殖民地的根本原因.“铭武军”在防守打狗战役中打出威名.聂士成一战成名.
此时.日军这才发现.台湾的清军的武器装备.已经焕然一新.日军的情报工作落后.对于清军的战斗力判断错误.“杀神”刘铭传驻守台湾府.让日军压力巨大.中将西乡从道审视适度.改变战略部署.不再主动攻打清军的堡垒.为了在“荒蛮的台湾”占有一席之地.日军并沒有从打狗地区撤退.而是坚守在乡村地区.与清军继续缠斗.想在野外打败清军.
之后.台湾府总兵刘明灯沒认清形势.自以为日军不堪一击.沒有制定正确战略目标.而是主动率领三千“建武军”主动出击.被日军诱骗至屏东平原的木瓜溪.三千建武军死伤一千多人.刘明灯率领二千不到的败兵逃回基隆港.
此役过后.日军士气大振.一面向台湾增兵.一面肃清龟山的排湾族人.在台湾东部大肆开拓殖民地.
望跃乡战役成为屏东平原作战的转折点.清军从实力上和心理上占据主动.李国楼在战术上执行步步推进的政略.在政治上实施民族和解政策.初见成效.卑东族人内部人心不齐.各部落头领纷纷归顺新武军.
在屏东平原的小规模战役中.新武军、常胜军发扬献身精神.冲锋在前.以血的代价与日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较量.用血的代价换來一场又一场胜利.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叛军三千多人.清军在战场上赢得主动.挽回清军劣势.各路清军士气高昂.开始主动攻击日军.
清军开始做战略反攻.为了一举收复屏东平原.清军联合作战.李国楼的四千新武军(扩编)、白郎宁的三千常胜军(扩编)、刘明灯的八千建武军、刘铭传的八千铭武军.以及各支少数民族的军队.共计三万多清军沿着玉山山脉南端.对日军展开压迫式进攻.向外号称十万清军.
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至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势.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达台湾南端的鹅銮鼻.纵贯台湾本岛南北中央.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台湾全岛分为东小、西大的不对称的两部分.
玉山山脉西南走向.北端隔浊水溪上游与雪山山脉紧邻.南端至屏东平原北部.全长约240里.玉山主峰海拔余额4000米.是全岛和大陆东部地区的最高峰.玉山山顶终年积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称为“玉山”.
打仗.其实绝大多数时间就是行军.想要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首先一点.就是把兵力拓展开來.在地理上占据优势.才能在战场上占有先机.这就是兵法大家所说的“高瞻远瞩”.这次刘明灯吸取上次征讨屏东平原失败的教训.沒有直接进入屏东平原腹地.而是亲率四千建武军准备翻过雪山.
四千建武军筹集粮秣.需经过露门山地区.那里已被日军扫荡的人烟断绝.一片荒芜.粮草无处筹措.建武军需随军携带二个月的粮草.困难重重.刘明灯与台湾少数民族的矛盾突显出來.此时对少数民族不能用强迫的手段.幸好台湾海峡畅通.沈葆桢运來大批粮草支援建武军.沈葆桢率领船队到达基隆港.解决了刘明灯燃眉之急.
刘明灯一看见沈葆桢到來.便满腹牢骚的抱怨:“沈总办.你怎么才來.台湾理应由你统筹.怎能卸下千斤重担.反而交予乳臭未干的小儿.”
沈葆桢哈哈一笑.沒有接口.转头看向码头.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有怨言.他何尝不想当台湾总指挥.可惜有诸多困难不是他能解决的.打仗就是打后勤保障.李国楼借给大清政府五百万银元.前期自掏腰包五百万银元.这才使得李鸿章向大英帝国、普鲁士买來大批军用物资.李国楼要当台湾总指挥.谁敢惹李国楼.说到底李国楼的权势是用银子买來的.
有谁不嫉妒李国楼的运气.沈葆桢、刘明灯既羡慕李国楼的战功.又想着若是由他们指挥对日作战.台湾战事可以早日结束.
码头上皆是搬运货物的长夫.搬运着各种战略物资.看见小钢炮和劈山炮的踪影.刘明灯兴奋的像孩子一样.建武军终于像一支现代化军队.
沈葆桢问道:“刘镇台.现在战事如何.邸报上说.消灭了一万日军.是真的吗.”
刘明灯笑道:“我军已经开始战略反攻.屏东平原的战斗.虽然我军死伤颇重.但我们有强大的后方.损失很快就能弥补回來.叛军是越打越弱.罗惺忪很快要完蛋了.日军也不敢出动了.至于邸报上的胡说八道.你去看它作甚.”
“那日军到底有多少人马.你能给个实数吗.”沈葆桢最关心日军的兵力.想从刘明灯嘴里.听到实情.
刘明灯正色道:“日军因钓鱼岛海战失利.日本海军变得越來越小心谨慎了.后勤运输经常遭受我军偷袭.补给越來越困难了.日军主力龟缩在龟山地区.应该不会超过二万兵马.依我看最多一万兵马.若是打到明年春季.我看日军要闹饥荒.可惜李国楼不用我的计策.此人性格太过软弱.不是统帅的料.”
沈葆桢倒是不知刘明灯与李国楼有何矛盾.问道:“刘镇台.你向李国楼提出什么计策.”
“战争时期.必用战争手段.慈不掌兵嘛.我向李国楼提出.把屏东平原的庄稼和村落全部烧毁.让日军不能在屏东收获秋粮.只要挪过冬季.日军必败.沒料到反被李国楼臭骂一通.说我这样会把卑东族人和排湾族人逼上绝路.还说我是千古罪人.把卑东族人背叛祖国的罪过.扣到我的头上.你说气不气人.”刘明灯气得撩起一脚.把地上的一颗碎石.踢出三丈之外.
沈葆桢还是识大体.劝慰道:“刘镇台.你也别生气.李国楼自有他的道理.这种战术上的分歧.无伤大雅.李国楼这个人.还是挺大度的.不是嫉贤妒能之人.只要收复台湾失地.功劳少不了你.”
“他是总指挥嘛.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藏不住话的人.发几句牢骚而已.不用老子的计策也罢.只是李国楼的策略太过保守.自诩得到左大帅真传.我看那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胆子比老鼠还小.我若是西乡从道.一定把他杀得落花流水.我与你说说”刘明灯拖着沈葆桢.一起走向指挥室.刘明灯打内心看不起李国楼的战略部署.沒有一点新意.说來说去.就是缓进急攻.李国楼还不如他手下一名参事.这种人还能做台湾总指挥.还能小胜几场.真是沒天理.只怪自己一战失利.让建武军到现在还抬不起头來.连军事发言权也沒有.竟然要听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的军令.
刘明灯练出了八千兵马.再加上补给了大批的武器弹药.胆气壮了.就想直逼日军老巢..龟山.与日军决一死战.但战术部署李国楼已经制定好了.他只能服从军令.按部就班的打仗.战术上的诸多掣肘.让刘明灯满腹怨言.
沈葆桢不断劝慰刘明灯.要刘明灯以大局为重.千万不要违反李国楼的军令.
刘明灯抒发情怀.在作战室里大展宏图.指点台湾山川.他制定的战术部署.最大的区别就是先攻取哪里.
刘明灯想让三万清军主力.直取屏东平原.先收复大片失地.而李国楼制定的战术部署.是以收复战略要地为首要目标.沒有大举攻取屏东平原的决策.两人的理念有所不同.
至于孰对孰错.英雄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刘明灯哪敢违悖军令.发泄一通怨言.就按照李国楼制定的战术.布置各路兵马.
刘明灯一丝不苟的神态.让沈葆桢放心了.能让这么多军官执行军令.说明李国楼制定的战术.沒有多大的纰漏.至少不会自绝后路.
进兵时刘明灯便派出部队专事转运.令建武军后军在露门山等地储存三个月粮草.屏东平原一带秋粮在9月底收割.刘明灯遂把进军时机选定在收获季节.以便就地取粮.
7月底.刘明灯认为一切准备就绪.自认比李国楼高出一筹.已经无懈可击.便令二十余营清军分三路进兵.
中路傅先楚率军从狄道以北三十里渡河.左路杨世戴率军取道狄道南面的南坪进峡城.右路刘明灯率部由马营经红土窑进大沱河.为防止日军袭击.规定中路以一半兵力留驻北岸.一半渡过大沱河修筑堡垒.左右两路则待中路在河南扎稳脚跟以后再行渡河.
清军每进一处.各派队分支包扫而前进.企图将正在大沱河南岸分散活动的卑东军一并驱往排家崖.迫其背水一战.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
卑东军为缩短战线.在大沱河北岸进行了骚扰阻击.给清军以杀伤后.即撤往河南.驻扎于离大沱河南岸十里的盔甲集一带.想以茂密的丛林阻挡清军.
刘明灯对于李国楼制定的策略.其实是满腹牢骚.让兵强马壮的“建武军”过丛林、爬雪山.缓进急功.去打背叛大清的卑东军.这不是大材小用嘛.但现在李国楼是台湾最高军事长官.刘明灯沒能说服李国楼.反而被李国楼说服.亲率四千建武军率先与卑东军主力决战.
此外.李国楼令提督白朗宁统领常胜军策应刘明灯渡过大沱河.同时.派李运捕率领五营新武军分驻屏林、平溪两镇.并调黑山族土司于荣谷带“番勇”分驻各隘口.均受左路白朗宁节制.又调聂士成步队二营、马队三营.炮队一营.由打狗进至白鸡山一带.防止大股日军北进.并兼顾刘明灯大军.李国楼自己也亲临屏东平原的新淀地区.直接指挥战斗.
卑东军加紧准备防御清军的进攻.卑东军撤退到大沱河南岸之后.曾与日军一起在大沱河南岸修筑了一些堡垒.开始以堡垒为依托.对清军采取步步阻击的战术.想靠堡垒战术.大量杀伤清军.
大沱河南岸的盔甲集和狄道.是卑东军的两个出入口.再往后撤退便无险可守.自刘明灯渡过大沱河之后.三路大军猛攻狄道.以强大的火力.一举收复狄道.消灭一千多名卑东军.二百多名日军.
建武军占领狄道之后.盔甲集便成为卑东军、日军出入玉山的唯一通道.因此.卑东军着重加强了盔甲集一带的防御.“卑东国王”罗惺忪不愿回到跑到屏东平原打仗.卑东军在平原作战.不是清军对手.
平原作战的军事弱点.敌我双方了然于胸.通常情况下.平原作战就是消耗战.到底谁消耗的起兵力.敌我双方心里一清二楚.不怕死的日军也不愿意和清军拼消耗.更何况人数越打越少的卑东军.
日军作战部制定的策略.便是让四千名卑东军死守盔甲集.依托天险阻击清军.为了鼓舞卑东军士气.中将西乡从道在排家崖派驻了二千日军.共计六千多人集结在盔甲集一线.日军已经不相信台湾少数民族.为了防止四千名卑东军在战场上“起义” .“卑东王子” 兼“总理大臣”罗世杰亲自率领四千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