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石灰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知道,国子监的博士其实也并不多,总共只有十几人。国子监其实也算是大宋的教育管理机构,除了最高长官国子监祭酒,再下面就是司业,然后再下面就是太学、国子学、律学等等类似于大学学院的机构,其学官设有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学。因此,博士基本上算是院长级别了。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大宋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画三礼图、绘圣贤像、建阁藏书、皇帝视察学校,但高、中级官员子弟坐监读书,仅是挂名,数量既少,平日听课者又甚寥寥。
绍兴三年国子监,亦行元丰三舍法,定额为上舍生30人、内舍生100人、外舍生570人。以后各舍人数有增减,上等上舍生甚至可直接出任官职,直至南宋末年。
因此,能够入国子监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成为三舍生之后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李响很珍惜这个机会,还是尽可能表现得好一些,毕竟名师出高徒,如果弟子太次,那就会给老师丢脸。
王沂生抚须笑道:“好,本官看你这少年生得相貌俊伟,想来通过考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本官就出第一题了,题目是以一种物品为题,作一首诗词。也就是常言的咏物诗词,这类诗词也是相当多的,当然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好诗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七步成诗那是天才,只要诗词内容贴切,符合规范就可以过关了。好了,时间是一柱香,若是一柱香烧完之后,你还没有做出来,或是做出来的诗词不符要求,那么就不必再考,你只能成为本官的记名弟子。”
李响点了点头,平静地道:“是,老师!”其实他心里却是无比的激动,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当然,对李响这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大宋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随便从脑海里搜一首咏物诗就行了,不过需要宋朝以后的咏物诗,而且不能太快就做出来,否则那不是要惊世骇俗?李响可不想成为另类。
李响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在大厅内来回走着,一会看看屋顶,一会儿又看看门外,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其实他根本就是在到处打量周围的环境,消磨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还很具有爱国情怀,也是跟他学的专业有关吧,石灰也算是一种胶凝材料。
这首诗就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所写的一首《石灰吟》。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李响心道,于谦呐于谦,对不住了,这首诗要提前几百年出世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李响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停下脚步,对着王沂孙作了个辑道:“老师,我已经有了!”
王沂孙抚须笑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诗来,你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这诗符合基本要求就算你过关!”
李响目光显得无比清澈,他大声朗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厅内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不但王沂孙惊讶得瞪大了双眼,刚才还在抚须的手停在那里不动了,就连李响的父亲李康也震惊了,这哪里是一首十八岁少年能够做出来的诗,何况这还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这真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王沂孙瞪大了双眼,喃喃地道:“要留清白在人间!说得好,这首诗真是太妙了!李响,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面对老师的疑问,李响不得不仔细解说一番:“老师,我记得陆放翁有一首词,也是咏物的。不过那是描绘寒梅的精神品格,借以抒发陆放翁的一身傲骨和报国之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把寒梅的特点描绘得无比深入,所以我就想到了石灰,它同样是和寒梅一样有着自己的精神品格。石灰也是学生的父亲供职将作监的工匠们常用之物,它很普通却又不平凡。”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也是说石灰石是一种奇特之物。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石灰故石烧制的过程,加若等闲三字,便象征着像陆放翁那样的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也就是说石灰石在烈火的焚烧下,变成粉末一样的石灰,加上全不怕三字指的就是仁人志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大宋人,都要像陆放翁一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像放翁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学生记得陆放翁到死都还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对其子说家祭勿忘告乃翁!”李响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
虽然是借用了明代于谦的诗,但是李响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样的好诗就应该早点面世,他知道陆游不但是一代诗词大家,还是一名爱国的大臣,而王沂孙也是,所以石灰很能代表陆游的精神品格,想必一定引起王沂孙内心的共鸣。
果然,听完了李响的解说,王沂孙眼睛慢慢湿润了,大宋现在真是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呐,但是朝中像陆放翁之流的忠臣太少了!他无比希望大宋能够光复失去的土地,只可惜现在无人能够了解他内心的大志,现在眼前的少年却似乎道出了他的心声一般,他怎么能不震惊和感动?
要知道,国子监的博士其实也并不多,总共只有十几人。国子监其实也算是大宋的教育管理机构,除了最高长官国子监祭酒,再下面就是司业,然后再下面就是太学、国子学、律学等等类似于大学学院的机构,其学官设有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学。因此,博士基本上算是院长级别了。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大宋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画三礼图、绘圣贤像、建阁藏书、皇帝视察学校,但高、中级官员子弟坐监读书,仅是挂名,数量既少,平日听课者又甚寥寥。
绍兴三年国子监,亦行元丰三舍法,定额为上舍生30人、内舍生100人、外舍生570人。以后各舍人数有增减,上等上舍生甚至可直接出任官职,直至南宋末年。
因此,能够入国子监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成为三舍生之后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李响很珍惜这个机会,还是尽可能表现得好一些,毕竟名师出高徒,如果弟子太次,那就会给老师丢脸。
王沂生抚须笑道:“好,本官看你这少年生得相貌俊伟,想来通过考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本官就出第一题了,题目是以一种物品为题,作一首诗词。也就是常言的咏物诗词,这类诗词也是相当多的,当然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好诗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七步成诗那是天才,只要诗词内容贴切,符合规范就可以过关了。好了,时间是一柱香,若是一柱香烧完之后,你还没有做出来,或是做出来的诗词不符要求,那么就不必再考,你只能成为本官的记名弟子。”
李响点了点头,平静地道:“是,老师!”其实他心里却是无比的激动,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当然,对李响这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大宋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随便从脑海里搜一首咏物诗就行了,不过需要宋朝以后的咏物诗,而且不能太快就做出来,否则那不是要惊世骇俗?李响可不想成为另类。
李响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在大厅内来回走着,一会看看屋顶,一会儿又看看门外,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其实他根本就是在到处打量周围的环境,消磨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还很具有爱国情怀,也是跟他学的专业有关吧,石灰也算是一种胶凝材料。
这首诗就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所写的一首《石灰吟》。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李响心道,于谦呐于谦,对不住了,这首诗要提前几百年出世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李响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停下脚步,对着王沂孙作了个辑道:“老师,我已经有了!”
王沂孙抚须笑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诗来,你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这诗符合基本要求就算你过关!”
李响目光显得无比清澈,他大声朗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厅内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不但王沂孙惊讶得瞪大了双眼,刚才还在抚须的手停在那里不动了,就连李响的父亲李康也震惊了,这哪里是一首十八岁少年能够做出来的诗,何况这还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这真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王沂孙瞪大了双眼,喃喃地道:“要留清白在人间!说得好,这首诗真是太妙了!李响,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面对老师的疑问,李响不得不仔细解说一番:“老师,我记得陆放翁有一首词,也是咏物的。不过那是描绘寒梅的精神品格,借以抒发陆放翁的一身傲骨和报国之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把寒梅的特点描绘得无比深入,所以我就想到了石灰,它同样是和寒梅一样有着自己的精神品格。石灰也是学生的父亲供职将作监的工匠们常用之物,它很普通却又不平凡。”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也是说石灰石是一种奇特之物。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石灰故石烧制的过程,加若等闲三字,便象征着像陆放翁那样的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也就是说石灰石在烈火的焚烧下,变成粉末一样的石灰,加上全不怕三字指的就是仁人志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大宋人,都要像陆放翁一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像放翁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学生记得陆放翁到死都还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对其子说家祭勿忘告乃翁!”李响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
虽然是借用了明代于谦的诗,但是李响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样的好诗就应该早点面世,他知道陆游不但是一代诗词大家,还是一名爱国的大臣,而王沂孙也是,所以石灰很能代表陆游的精神品格,想必一定引起王沂孙内心的共鸣。
果然,听完了李响的解说,王沂孙眼睛慢慢湿润了,大宋现在真是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呐,但是朝中像陆放翁之流的忠臣太少了!他无比希望大宋能够光复失去的土地,只可惜现在无人能够了解他内心的大志,现在眼前的少年却似乎道出了他的心声一般,他怎么能不震惊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