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节 正攻和迂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光福也是老于战阵,看了一会也觉得棘手――这比打黄县要麻烦多了,当初黄县没有多少武装,从上到下士气都不高,很容易就被攻破。如今这伙乡勇还在白马塘打了一个胜仗,不论战力还是士气,都正在旺盛头上。自己这一阵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摆明了是要啃个硬骨头。
但是这硬骨头啃不下来,他们就没法安心去打莱州。好弄也好,不好弄也好,屺姆岛都是非打不可的。.
毛承禄和陈光福商议片刻,决定明日一早发动进攻。毛承禄率领大部队从沙堤上猛攻,吸引岛上乡勇的注意力,陈光福率领精锐绕道冰面突袭屺姆岛。
“攻下屺姆岛,老兄就是首功一件。”毛承禄满面堆笑,“听说屺姆岛上的人口粮食财物极多。拿下了咱们兄弟都能大大的生发一笔了。”
毛承禄耍了个心眼。他在白马塘之战中已经吃过屺姆岛乡勇的大亏,虽然当时他并未亲临指挥,但是从后来逃回的溃军口中还是知道对方的火器犀利无比,不但射得远,而且发射快,几排枪过后士兵就支撑不住了。
一个人这么说,毛承禄可以认为他是推脱,几十个人异口同声,这话里的真实性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毛承禄鼓动陈光福率领奇兵迂回,自己率领大队人马从正面攻――敌人火器再犀利,总抵不过他的六位红夷大炮。十几斤一个的巨弹打上去,任他堡垒坚固,己方巨炮轰击之下,再让裹挟来的难民冲阵填沟,敌人自然会乱了阵脚。到时候他就有机可乘了。
至于陈光福,他能攻上岛去自然最好,攻不上去也无大碍。
陈光福那里知道他的算盘,还以为是自己率领援兵来得关系,毛承禄要送他一个人情。当下满口答应,还说打下屺姆岛一定平分财货,绝不让毛老兄吃亏。
当下计较妥当,各自回去整顿人马。
毛承禄带来的将近一万人中间。称得上战兵的其实不过一千五百。叛军在黄县加上陈光福带来得援兵共有五千人,虽然叛军在黄县裹挟了近万人,号称有十万人马。但是其中战兵不超过三千人。毛承禄留下一半战兵守卫县城。带另一半战兵和二千辅兵来攻打屺姆岛,其余的大多数是裹挟来的难民。
因为登州的仓廪极其丰厚,所以这一千五百战兵武器装备齐全,全部有铁甲――尽管质量不一,好歹人人有盔甲。这在大明的军队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辅兵中不少人也混到了一领棉甲或者皮甲。最为夸张的是火器,除了六位红夷大炮之外,这一千五百战兵居然配有八百门各种铳炮,论及火器的普及水平,在当时也算是世界一流了。
这些庞杂的火器和弹药,或是装在手推车上或者由人肩扛背负,由裹挟来得难民运送。六位“巨炮”则由掳来得耕牛牵拉,缓缓向沙堤方向而去。
走在头里的。是新近“招募”的难民,说是“兵”,其实丁壮老弱都有。甚至还混杂有妇女。至于武器装备:多数人就是拿着一根木棍而已,有得人干脆什么也没有。叛军只是用难民来充当炮灰和劳动力,自然无心来武装他们,更谈不上有什么训练。
只有等打过几仗,大多数人默默无闻的死去之后,久经战阵的幸存者才会被吸纳到军队中去,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这在明末的各路乱军中是最常见的成长模式。最终能够幸存下来的,必然是都是身经百战,最为强悍的士兵。
为了防止难民逃散,骑马的家丁队在难民组成的大队人马周围不断的逡巡。用鞭子驱赶着他们向指定的方向行进。
陈光福的队伍悄悄的从大队人马中分出,他只带五百人,除了他的家丁亲兵和一些夜不收之外,余下的全是积年的老兵痞,都是凶悍异常,为了钱财不要命的人物。听说屺姆岛上有寨子,有上万难民,一个个眼睛发光,只要攻上去,不愁抢不到几十两银子,几个美貌女子。
登州和黄县城下,因为叛军掳掠来得大量女子已经形成了人市。外出掳掠的叛军将抢到的女子在人市发卖给同伙,买卖十分兴旺。
所有人的人都有马:这些人都有在冰面上骑马的经验,马蹄上都缠绕了防滑的布条。而且陈光福给他们全部配马的用意并非要他们策马冲击,而是迅速通过冰面。登岛之后就立刻弃马步战――实际就是骑马步兵。
龙骑兵虽然是欧洲搞出来得,但是在中国骑马步兵一直都存在,骑马机动,下马步战在明末的战争中并不罕见。
因为要在冰面上行走,又听说对方火器多,所以这些人全部换上了较为轻便,抵挡火器比较有效的棉甲。靴子上都缠绕了草绳。除了随身刀盾,每人还带一根标枪――这标枪除了突击前用来投掷外,还有万一掉下冰洞时候自救的做用:东江军久在辽东海岛,冰上作战的经验相对丰富。
除了武器,每个人再携带几个装满猛火油的小瓦瓶和一个慢燃火种,只等突入岛上,就立刻四处放火。
以他的看法,别看岛上人多,自己的这五百精兵只要一登上岛,乡勇们就会大乱起来。到时候整个屺姆岛唾手可得。
队伍在沙堤的入口处停了下来,毛承禄手下的把总千总们一阵忙乱,将混乱的队伍整顿好,勉强维持住秩序。
毛承禄骑在马上,在家丁的簇拥下缓步来到庞杂的人群前,大声呼喊道:“大伙拼了命杀进寨子,财帛粮食随便拿!馍管够!”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毛承禄冷笑一声,又大声说道:“寨子里有好几千的女人,要几个弄几个,只要你弄得到!乱世里人命贱如纸,大伙都是过了今天不到有没有明天的,你要是个男人,别说连女人的奶/子没摸过就鸟朝天了!”
原本气氛有点沉闷的人群中居然还发出了几声叫好声,有人叫道:“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要死也得吃个饱,玩够了女人再死!”周围的人群顿时发出一阵狂叫声。这些不到十天半月前还是良善百姓的可怜人在这几句话的煽动下,心中的原始本能都暴露出来,一个个眼睛发红,士气顿时暴涨。
毛承禄知道自己这几句话已然起了作用大,当即命令全军向沙堤上前进。
太阳渐渐的升起来,四野里一片寒冷的白色光芒,正月里的冬日清晨,风寒刺骨,庞大的叛军人群犹如洪水一般,翻滚着往屺姆岛的沙堤上而去了。上万人行走时候喷出的白气蔚为壮观。
陈思根站在柳条边棱堡上的一个瞭望塔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正在开进的叛军。
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看着就觉得头皮发麻――更令他唏嘘的是走在前面的正如朱鸣夏所说的,全是一些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可怜百姓。
他们一个个破衣烂衫,很多人干脆光着脚在雪地里行走,皮肤冻得发青,明知道自己是去送死,只是为了几句空洞的许诺。
想到朱鸣夏和自己说得话,他知道这朱队长是毫不介意自己杀死多少可怜的百姓的,而且还担心自己手软了。
就是想手软也办不到。陈思根心想,就眼前这个阵势,这柳条边前不血流成河怕是不成了。
柳条边的防御已经了紧急加固,原本的柳树栅栏已经砍去了树冠削尖了顶部,砍掉的树枝选粗的直的横绑在柳树之间,小一些的做成鹿砦树立手榴弹投掷的距离上。仅仅翻越这道栅栏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棱堡上的火炮按照陈思根的吩咐重点配置在两翼――既可以集火射击正面来敌,也可以向冰面上射击。毕竟现在沙堤两侧海面都已经冰冻,敌人完全可能下到冰面绕过柳条边的障碍向棱堡直接进攻。因而在靠近棱堡的海岸线上已经挖出大致有一人高的陡坡――自然海岸多数都有这种侵蚀坡,支队只是修整一下,陡坡上泼水冻冰。
他注意到有六门红夷大炮已经在距离柳条边大约八百米外安设炮位,从大炮的摸样看,应该是发射十二磅炮弹的半蛇铳。这种炮的有效射程将近二里,是颇具威力的火炮。
陈思根在发来的情报资料上得知道叛军运用火器十分老练,而且多次将重型火炮机动使用,屡次重挫败官兵。在整个登州之乱中,叛军的火炮运用是最为出彩的。
这边毛承禄手下的炮手们正在忙碌着。这六位红夷大炮都是从登州城内取出得,这些炮手也都是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一名把总在旁监视,不断的发出口令,士兵们各司其职,安设炮位、装填火炮显得十分纯熟。
一名炮手举起一柄木尺,闭起一只眼睛来对着柳条边观察――他们使用的是比较简单原始的视差测距,虽说如此,在当时的大明军队中也算少有的了。
,请收藏。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陈光福也是老于战阵,看了一会也觉得棘手――这比打黄县要麻烦多了,当初黄县没有多少武装,从上到下士气都不高,很容易就被攻破。如今这伙乡勇还在白马塘打了一个胜仗,不论战力还是士气,都正在旺盛头上。自己这一阵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摆明了是要啃个硬骨头。
但是这硬骨头啃不下来,他们就没法安心去打莱州。好弄也好,不好弄也好,屺姆岛都是非打不可的。.
毛承禄和陈光福商议片刻,决定明日一早发动进攻。毛承禄率领大部队从沙堤上猛攻,吸引岛上乡勇的注意力,陈光福率领精锐绕道冰面突袭屺姆岛。
“攻下屺姆岛,老兄就是首功一件。”毛承禄满面堆笑,“听说屺姆岛上的人口粮食财物极多。拿下了咱们兄弟都能大大的生发一笔了。”
毛承禄耍了个心眼。他在白马塘之战中已经吃过屺姆岛乡勇的大亏,虽然当时他并未亲临指挥,但是从后来逃回的溃军口中还是知道对方的火器犀利无比,不但射得远,而且发射快,几排枪过后士兵就支撑不住了。
一个人这么说,毛承禄可以认为他是推脱,几十个人异口同声,这话里的真实性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毛承禄鼓动陈光福率领奇兵迂回,自己率领大队人马从正面攻――敌人火器再犀利,总抵不过他的六位红夷大炮。十几斤一个的巨弹打上去,任他堡垒坚固,己方巨炮轰击之下,再让裹挟来的难民冲阵填沟,敌人自然会乱了阵脚。到时候他就有机可乘了。
至于陈光福,他能攻上岛去自然最好,攻不上去也无大碍。
陈光福那里知道他的算盘,还以为是自己率领援兵来得关系,毛承禄要送他一个人情。当下满口答应,还说打下屺姆岛一定平分财货,绝不让毛老兄吃亏。
当下计较妥当,各自回去整顿人马。
毛承禄带来的将近一万人中间。称得上战兵的其实不过一千五百。叛军在黄县加上陈光福带来得援兵共有五千人,虽然叛军在黄县裹挟了近万人,号称有十万人马。但是其中战兵不超过三千人。毛承禄留下一半战兵守卫县城。带另一半战兵和二千辅兵来攻打屺姆岛,其余的大多数是裹挟来的难民。
因为登州的仓廪极其丰厚,所以这一千五百战兵武器装备齐全,全部有铁甲――尽管质量不一,好歹人人有盔甲。这在大明的军队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辅兵中不少人也混到了一领棉甲或者皮甲。最为夸张的是火器,除了六位红夷大炮之外,这一千五百战兵居然配有八百门各种铳炮,论及火器的普及水平,在当时也算是世界一流了。
这些庞杂的火器和弹药,或是装在手推车上或者由人肩扛背负,由裹挟来得难民运送。六位“巨炮”则由掳来得耕牛牵拉,缓缓向沙堤方向而去。
走在头里的。是新近“招募”的难民,说是“兵”,其实丁壮老弱都有。甚至还混杂有妇女。至于武器装备:多数人就是拿着一根木棍而已,有得人干脆什么也没有。叛军只是用难民来充当炮灰和劳动力,自然无心来武装他们,更谈不上有什么训练。
只有等打过几仗,大多数人默默无闻的死去之后,久经战阵的幸存者才会被吸纳到军队中去,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这在明末的各路乱军中是最常见的成长模式。最终能够幸存下来的,必然是都是身经百战,最为强悍的士兵。
为了防止难民逃散,骑马的家丁队在难民组成的大队人马周围不断的逡巡。用鞭子驱赶着他们向指定的方向行进。
陈光福的队伍悄悄的从大队人马中分出,他只带五百人,除了他的家丁亲兵和一些夜不收之外,余下的全是积年的老兵痞,都是凶悍异常,为了钱财不要命的人物。听说屺姆岛上有寨子,有上万难民,一个个眼睛发光,只要攻上去,不愁抢不到几十两银子,几个美貌女子。
登州和黄县城下,因为叛军掳掠来得大量女子已经形成了人市。外出掳掠的叛军将抢到的女子在人市发卖给同伙,买卖十分兴旺。
所有人的人都有马:这些人都有在冰面上骑马的经验,马蹄上都缠绕了防滑的布条。而且陈光福给他们全部配马的用意并非要他们策马冲击,而是迅速通过冰面。登岛之后就立刻弃马步战――实际就是骑马步兵。
龙骑兵虽然是欧洲搞出来得,但是在中国骑马步兵一直都存在,骑马机动,下马步战在明末的战争中并不罕见。
因为要在冰面上行走,又听说对方火器多,所以这些人全部换上了较为轻便,抵挡火器比较有效的棉甲。靴子上都缠绕了草绳。除了随身刀盾,每人还带一根标枪――这标枪除了突击前用来投掷外,还有万一掉下冰洞时候自救的做用:东江军久在辽东海岛,冰上作战的经验相对丰富。
除了武器,每个人再携带几个装满猛火油的小瓦瓶和一个慢燃火种,只等突入岛上,就立刻四处放火。
以他的看法,别看岛上人多,自己的这五百精兵只要一登上岛,乡勇们就会大乱起来。到时候整个屺姆岛唾手可得。
队伍在沙堤的入口处停了下来,毛承禄手下的把总千总们一阵忙乱,将混乱的队伍整顿好,勉强维持住秩序。
毛承禄骑在马上,在家丁的簇拥下缓步来到庞杂的人群前,大声呼喊道:“大伙拼了命杀进寨子,财帛粮食随便拿!馍管够!”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毛承禄冷笑一声,又大声说道:“寨子里有好几千的女人,要几个弄几个,只要你弄得到!乱世里人命贱如纸,大伙都是过了今天不到有没有明天的,你要是个男人,别说连女人的奶/子没摸过就鸟朝天了!”
原本气氛有点沉闷的人群中居然还发出了几声叫好声,有人叫道:“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要死也得吃个饱,玩够了女人再死!”周围的人群顿时发出一阵狂叫声。这些不到十天半月前还是良善百姓的可怜人在这几句话的煽动下,心中的原始本能都暴露出来,一个个眼睛发红,士气顿时暴涨。
毛承禄知道自己这几句话已然起了作用大,当即命令全军向沙堤上前进。
太阳渐渐的升起来,四野里一片寒冷的白色光芒,正月里的冬日清晨,风寒刺骨,庞大的叛军人群犹如洪水一般,翻滚着往屺姆岛的沙堤上而去了。上万人行走时候喷出的白气蔚为壮观。
陈思根站在柳条边棱堡上的一个瞭望塔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正在开进的叛军。
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看着就觉得头皮发麻――更令他唏嘘的是走在前面的正如朱鸣夏所说的,全是一些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可怜百姓。
他们一个个破衣烂衫,很多人干脆光着脚在雪地里行走,皮肤冻得发青,明知道自己是去送死,只是为了几句空洞的许诺。
想到朱鸣夏和自己说得话,他知道这朱队长是毫不介意自己杀死多少可怜的百姓的,而且还担心自己手软了。
就是想手软也办不到。陈思根心想,就眼前这个阵势,这柳条边前不血流成河怕是不成了。
柳条边的防御已经了紧急加固,原本的柳树栅栏已经砍去了树冠削尖了顶部,砍掉的树枝选粗的直的横绑在柳树之间,小一些的做成鹿砦树立手榴弹投掷的距离上。仅仅翻越这道栅栏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棱堡上的火炮按照陈思根的吩咐重点配置在两翼――既可以集火射击正面来敌,也可以向冰面上射击。毕竟现在沙堤两侧海面都已经冰冻,敌人完全可能下到冰面绕过柳条边的障碍向棱堡直接进攻。因而在靠近棱堡的海岸线上已经挖出大致有一人高的陡坡――自然海岸多数都有这种侵蚀坡,支队只是修整一下,陡坡上泼水冻冰。
他注意到有六门红夷大炮已经在距离柳条边大约八百米外安设炮位,从大炮的摸样看,应该是发射十二磅炮弹的半蛇铳。这种炮的有效射程将近二里,是颇具威力的火炮。
陈思根在发来的情报资料上得知道叛军运用火器十分老练,而且多次将重型火炮机动使用,屡次重挫败官兵。在整个登州之乱中,叛军的火炮运用是最为出彩的。
这边毛承禄手下的炮手们正在忙碌着。这六位红夷大炮都是从登州城内取出得,这些炮手也都是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一名把总在旁监视,不断的发出口令,士兵们各司其职,安设炮位、装填火炮显得十分纯熟。
一名炮手举起一柄木尺,闭起一只眼睛来对着柳条边观察――他们使用的是比较简单原始的视差测距,虽说如此,在当时的大明军队中也算少有的了。
,请收藏。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