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节 讨价还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除了鼠疫,天花就是本时空排名第一的恶性传染病,甚至能影响满清是否入关劫掠,因此是元老院防范的重点。早在伏波军攻城略地之时,工作队就在乡下各大墟市开设了“种痘局”,通过地方曲艺、社戏下乡等形式劝说乡民接种天花疫苗。总的来讲,接种情况还算乐观,主要是因为九江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客商众多,天花在本地经常发生,乡民们深受其害,面部留下天花瘢痕的成年人竟有三分之一,因此俗语道“生儿只算生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近两年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婴幼儿感染天花夭折的现象大幅减少,种痘局里已经挂了不少锦旗,表明元老院的卫生工作已经得了到部分乡民的认可。
但教育事业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参加明朝科举的读书人除了进入官学读书之外,各地各宗族均办有私学、族学,有儒家经典作为比较统一的教材,传统教育的老师为数众多,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行业。
元老院废除科举,实行新式教育,却严重受困于教育资源的不足,缺少新式教育的教学老师,新式学校也严重不足。南海县作为珠三角数一数二的大县,人口数十万之众,竟然只有一所国民示范学校建在大历,九江这样文教繁盛的地区也没有一所新式学校,相当于断了绝大部分读书人的前途,迟早要出事情。
教育口的意见是除了适合改编为初小的给予师资和财政上的支持之外,对大量存在的私塾和社学,与当初在海南一样,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不作取缔。但是推广文化水平等级考试,只要能考取乙级文化证书的,便等同于初小学力。同时,全面发售财政补贴的初小课本,争取这些社学来使用这些课本,同时,免费开办短期的简易师资培训,给塾师和有意愿当教师的读书人进行新式教育培训,发给“简易师范证书”。
但是这些政策对本地大族来说还是略显复杂了一些,废除科举制之后令他们茫然,没了科举,读书人还怎么上进?
因此,附近不少大族都想请张枭到族中小住,也是为了家族的前程做打算。被张枭婉拒之后,众族长见请不动县尊,便都来了九江大墟准备进言。
行军大帐中,张枭翘着二郎腿坐在行军椅上,手抓着一只大号玻璃杯的耳朵,杯壁上褐黄色的茶垢暗示这只杯子的使用时间已经不短,杯子外壁上印着的是“为了元老院和人民”的字样。他吹了吹杯中茶,小啜一口试了试温度,随即上下牙闭合挡住杯子里的茶叶,咕噜咕噜将茶水全干了下去,不巧有两片茶叶贴在了他的门牙上,张枭便用手拈下来又扔回了茶杯中。
帐中的乡绅看在眼里,没人敢吐槽,但都觉得实在是有辱斯文。
杭州站送的明前龙井是张枭的最爱,坐在两侧的土著面前也都摆了一杯。来的这帮乡绅都是老年人,让人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不赏口水喝,实在是说不过去。
关伯益也啜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用略带沙哑的广东味官话说道:“县父母好品味,此茶香郁味甘、入喉醇绵,饮过以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中间,应是上好的西湖龙井。”其他乡绅也都跟着称赞了几句。
关伯益是关氏世美堂的现任族长,其弟关季益是陈子壮的进士同年,如今也已经是辞官归里、闭门不出的状态。但为了一族的前途,关伯益还是撑着一把老骨头来到了张枭的帐中。
关伯益又道:“学生斗胆,代青年才俊向县父母请命,还望县父母上书朝廷,恢复科举选拔人才为国效力,亦不枉岭南数万士子十数年的心血。”
“我大宋元老院重返神州,为的是再造华夏,解救万民。你们放心,元老院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我们不拒绝任何合作者,只是——”张枭拖长了声音,道:“得按我们的规矩办。”
元老院占领两广之后,不少人还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要不了多久就会恢复科举,但一转眼两年多过去了,丝毫恢复的迹象都没有。
宋氏族长宋国威小心地说:“县父母上任伊始便不辞辛劳,下乡体察民情,实乃地方之福。国朝办新学、行新法,气象为之一新,我等无不欢欣鼓舞,怎奈本乡地处偏僻,后辈无缘就读南海国民示范学校,不能为国朝效力,还望县父母将我辈拳拳之心转告于朝廷。”
“你们的心意我都了解,我此行确有考察新学校选址之意,”张枭放下玻璃茶杯,说道:“不过现在百废待兴,处处皆要花费,数万大军训练日耗千金,广州鼠疫又致封城数月,元老院体谅人民疾苦,不仅没收多少税赋,还免了不少小商贩的税。去年春夏大旱,年末大雪,元老院又开仓赈灾。就说这种痘局,现在也是免费接种,分文未取。元老院虽然富有四海,也不能凭空变出银子来,这学校能不能建起来还得看在座各位的诚心。”
自古财不露白,一提到银子,乡绅们自然要哭穷,曾氏族长曾兴祥颤巍巍地说:“县父母明鉴,据学生所知,本乡土田约七百余顷,每亩田赋三升,地二升,塘及僧夏皆五升。万历十年县令周文卿下乡清丈田亩,弓手见乡中塘地绣错,难以缕析,告于文卿,乃行‘混丈’法。后通县缺额一千八百二十八顷,每亩加虚税一分六厘四毫,名曰定弓。九江因‘混丈’求请免加,未几物议沸腾,竞不得免。诸堡同受一分六厘四毫之加,不想本乡兼受二升混作五升之累。”
“定弓虚税”的事情魏必福已经跟张枭讲过,没想到九江还有个什么“混丈”的故事,张枭向黄熙胤招了招手,小声地问:“他们说的混丈法是怎么回事?”
黄熙胤俯身在张枭耳边小声地解释道:“万历年间周文卿清丈田亩时,觉得九江之塘与地难以区分,干脆全当塘来课税,那些原本不属于塘之田地,在鱼鳞册上亦全成塘,塘之赋税定额远高于田。”
“哦——”张枭点了点头,对众乡绅说:“定弓虚税确实不合理,此乃前朝积弊,你们好生配合元老院重新清丈田亩,以实际田亩纳税便是。但混丈之事,距今已五十年,万历年间此处还是塘地秀错,难以区分,如今我见九江已经是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可谓名副其实。”
从万历时期到明末的这种变化,说明九江养鱼池塘扩张的速度极快,当然这也是在周文卿清丈政策的刺激下产生的,如果不将田土改为收益更高的桑基鱼塘,拥有土地的人将面临严重的负担甚至亏损。
张枭在考察中还发现,明末九江地区并不存在桑基鱼塘代替果基鱼塘的趋势,此时基塘农业面临的核心问题还是低洼地区的开发以及塘鱼养殖业的发展,桑、果、稻等作物种植均处于扩张而非相互替代的趋势。但凡涉及到生地开发,小农的效率远不如宗族、农垦大队这样的有组织团体。
见众乡绅不语,张枭又道:“你们放心,我元老院不喜欢搞零和博弈,把蛋糕做大才是我们的风格,只要安心跟着元老院走,元老院不会让你们吃亏。”
这一串新词说得老头们一头雾水,黄熙胤之前恰好与张家玉探讨过相关话题,便站出来解释道:“张县尊的意思,大宋元老院拥有各种先进技术,只要诸位对大宋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元老院可以叫你们种出更多的粮食,养出更多的鱼,结出更好的茧,诸位眼下之付出乃明日之收获也。”
关伯益道:“学生不才,愿洗耳恭听。”
“关老先生,本乡的鱼花业可是大多由你族人经营?”张枭说完一手甩开折扇,在身前扇了几下,洁白的扇面上没有水墨诗画,只写了几个平平无奇的大字——还是空调好。
关伯益不知张枭是何意,小心地答道:“确实如此。前朝黄萧养叛乱后,疍户逃脱殆尽,西海鱼课无所着落,故落在本乡乡民身上,饷银皆出自西海鱼花。我族门风严肃,历代均以完课纳粮为重,国朝鼎革后,亦未尝拖欠。”
张枭又问:“既然如此,你可知九江每年捕捞多少鱼花?”
关伯益道:“如漫天繁星,不可胜数。”
“错,”张枭收了扇子往手上一拍,嘴角上扬,道:“南海县之塘十五万亩,按每亩投放一千二百余尾鱼苗计,约需鱼花一亿八千万尾,这十五万亩塘虽然不是全为桑基鱼塘,尚有不少望天塘、野塘,投放量少于桑基鱼塘,但九江鱼花远销闽粤乃至湖广,如此一来,本乡每年出产鱼花应不少于两亿尾,考虑到鱼花捕捞、运输、养殖的损耗,每年的捕捞量应不下三亿尾。本县所言可有谬误之处?”
除了鼠疫,天花就是本时空排名第一的恶性传染病,甚至能影响满清是否入关劫掠,因此是元老院防范的重点。早在伏波军攻城略地之时,工作队就在乡下各大墟市开设了“种痘局”,通过地方曲艺、社戏下乡等形式劝说乡民接种天花疫苗。总的来讲,接种情况还算乐观,主要是因为九江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客商众多,天花在本地经常发生,乡民们深受其害,面部留下天花瘢痕的成年人竟有三分之一,因此俗语道“生儿只算生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近两年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婴幼儿感染天花夭折的现象大幅减少,种痘局里已经挂了不少锦旗,表明元老院的卫生工作已经得了到部分乡民的认可。
但教育事业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参加明朝科举的读书人除了进入官学读书之外,各地各宗族均办有私学、族学,有儒家经典作为比较统一的教材,传统教育的老师为数众多,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行业。
元老院废除科举,实行新式教育,却严重受困于教育资源的不足,缺少新式教育的教学老师,新式学校也严重不足。南海县作为珠三角数一数二的大县,人口数十万之众,竟然只有一所国民示范学校建在大历,九江这样文教繁盛的地区也没有一所新式学校,相当于断了绝大部分读书人的前途,迟早要出事情。
教育口的意见是除了适合改编为初小的给予师资和财政上的支持之外,对大量存在的私塾和社学,与当初在海南一样,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不作取缔。但是推广文化水平等级考试,只要能考取乙级文化证书的,便等同于初小学力。同时,全面发售财政补贴的初小课本,争取这些社学来使用这些课本,同时,免费开办短期的简易师资培训,给塾师和有意愿当教师的读书人进行新式教育培训,发给“简易师范证书”。
但是这些政策对本地大族来说还是略显复杂了一些,废除科举制之后令他们茫然,没了科举,读书人还怎么上进?
因此,附近不少大族都想请张枭到族中小住,也是为了家族的前程做打算。被张枭婉拒之后,众族长见请不动县尊,便都来了九江大墟准备进言。
行军大帐中,张枭翘着二郎腿坐在行军椅上,手抓着一只大号玻璃杯的耳朵,杯壁上褐黄色的茶垢暗示这只杯子的使用时间已经不短,杯子外壁上印着的是“为了元老院和人民”的字样。他吹了吹杯中茶,小啜一口试了试温度,随即上下牙闭合挡住杯子里的茶叶,咕噜咕噜将茶水全干了下去,不巧有两片茶叶贴在了他的门牙上,张枭便用手拈下来又扔回了茶杯中。
帐中的乡绅看在眼里,没人敢吐槽,但都觉得实在是有辱斯文。
杭州站送的明前龙井是张枭的最爱,坐在两侧的土著面前也都摆了一杯。来的这帮乡绅都是老年人,让人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不赏口水喝,实在是说不过去。
关伯益也啜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用略带沙哑的广东味官话说道:“县父母好品味,此茶香郁味甘、入喉醇绵,饮过以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中间,应是上好的西湖龙井。”其他乡绅也都跟着称赞了几句。
关伯益是关氏世美堂的现任族长,其弟关季益是陈子壮的进士同年,如今也已经是辞官归里、闭门不出的状态。但为了一族的前途,关伯益还是撑着一把老骨头来到了张枭的帐中。
关伯益又道:“学生斗胆,代青年才俊向县父母请命,还望县父母上书朝廷,恢复科举选拔人才为国效力,亦不枉岭南数万士子十数年的心血。”
“我大宋元老院重返神州,为的是再造华夏,解救万民。你们放心,元老院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我们不拒绝任何合作者,只是——”张枭拖长了声音,道:“得按我们的规矩办。”
元老院占领两广之后,不少人还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要不了多久就会恢复科举,但一转眼两年多过去了,丝毫恢复的迹象都没有。
宋氏族长宋国威小心地说:“县父母上任伊始便不辞辛劳,下乡体察民情,实乃地方之福。国朝办新学、行新法,气象为之一新,我等无不欢欣鼓舞,怎奈本乡地处偏僻,后辈无缘就读南海国民示范学校,不能为国朝效力,还望县父母将我辈拳拳之心转告于朝廷。”
“你们的心意我都了解,我此行确有考察新学校选址之意,”张枭放下玻璃茶杯,说道:“不过现在百废待兴,处处皆要花费,数万大军训练日耗千金,广州鼠疫又致封城数月,元老院体谅人民疾苦,不仅没收多少税赋,还免了不少小商贩的税。去年春夏大旱,年末大雪,元老院又开仓赈灾。就说这种痘局,现在也是免费接种,分文未取。元老院虽然富有四海,也不能凭空变出银子来,这学校能不能建起来还得看在座各位的诚心。”
自古财不露白,一提到银子,乡绅们自然要哭穷,曾氏族长曾兴祥颤巍巍地说:“县父母明鉴,据学生所知,本乡土田约七百余顷,每亩田赋三升,地二升,塘及僧夏皆五升。万历十年县令周文卿下乡清丈田亩,弓手见乡中塘地绣错,难以缕析,告于文卿,乃行‘混丈’法。后通县缺额一千八百二十八顷,每亩加虚税一分六厘四毫,名曰定弓。九江因‘混丈’求请免加,未几物议沸腾,竞不得免。诸堡同受一分六厘四毫之加,不想本乡兼受二升混作五升之累。”
“定弓虚税”的事情魏必福已经跟张枭讲过,没想到九江还有个什么“混丈”的故事,张枭向黄熙胤招了招手,小声地问:“他们说的混丈法是怎么回事?”
黄熙胤俯身在张枭耳边小声地解释道:“万历年间周文卿清丈田亩时,觉得九江之塘与地难以区分,干脆全当塘来课税,那些原本不属于塘之田地,在鱼鳞册上亦全成塘,塘之赋税定额远高于田。”
“哦——”张枭点了点头,对众乡绅说:“定弓虚税确实不合理,此乃前朝积弊,你们好生配合元老院重新清丈田亩,以实际田亩纳税便是。但混丈之事,距今已五十年,万历年间此处还是塘地秀错,难以区分,如今我见九江已经是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可谓名副其实。”
从万历时期到明末的这种变化,说明九江养鱼池塘扩张的速度极快,当然这也是在周文卿清丈政策的刺激下产生的,如果不将田土改为收益更高的桑基鱼塘,拥有土地的人将面临严重的负担甚至亏损。
张枭在考察中还发现,明末九江地区并不存在桑基鱼塘代替果基鱼塘的趋势,此时基塘农业面临的核心问题还是低洼地区的开发以及塘鱼养殖业的发展,桑、果、稻等作物种植均处于扩张而非相互替代的趋势。但凡涉及到生地开发,小农的效率远不如宗族、农垦大队这样的有组织团体。
见众乡绅不语,张枭又道:“你们放心,我元老院不喜欢搞零和博弈,把蛋糕做大才是我们的风格,只要安心跟着元老院走,元老院不会让你们吃亏。”
这一串新词说得老头们一头雾水,黄熙胤之前恰好与张家玉探讨过相关话题,便站出来解释道:“张县尊的意思,大宋元老院拥有各种先进技术,只要诸位对大宋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元老院可以叫你们种出更多的粮食,养出更多的鱼,结出更好的茧,诸位眼下之付出乃明日之收获也。”
关伯益道:“学生不才,愿洗耳恭听。”
“关老先生,本乡的鱼花业可是大多由你族人经营?”张枭说完一手甩开折扇,在身前扇了几下,洁白的扇面上没有水墨诗画,只写了几个平平无奇的大字——还是空调好。
关伯益不知张枭是何意,小心地答道:“确实如此。前朝黄萧养叛乱后,疍户逃脱殆尽,西海鱼课无所着落,故落在本乡乡民身上,饷银皆出自西海鱼花。我族门风严肃,历代均以完课纳粮为重,国朝鼎革后,亦未尝拖欠。”
张枭又问:“既然如此,你可知九江每年捕捞多少鱼花?”
关伯益道:“如漫天繁星,不可胜数。”
“错,”张枭收了扇子往手上一拍,嘴角上扬,道:“南海县之塘十五万亩,按每亩投放一千二百余尾鱼苗计,约需鱼花一亿八千万尾,这十五万亩塘虽然不是全为桑基鱼塘,尚有不少望天塘、野塘,投放量少于桑基鱼塘,但九江鱼花远销闽粤乃至湖广,如此一来,本乡每年出产鱼花应不少于两亿尾,考虑到鱼花捕捞、运输、养殖的损耗,每年的捕捞量应不下三亿尾。本县所言可有谬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