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古忠孝两难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孩儿他爹,门口是不是有人来了?我咋又听到有马的声音了?”
王氏说道。
“你瞅瞅你,成天都疑神疑鬼的,林大人不是说了,狗剩怕是过年之前回不来!”
成天这么一惊一乍的,这婆娘,简直疯了!李父没好气道。
“不对,真有人。”
王氏侧棱着耳朵听了好久。
如今倒也不奢望儿子能回来了,儿子如今成了朝廷命官,自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哪里还有时间动不动就回家?
以前儿子在家的时候总是嫌弃这嫌弃那的,现在倒好,连看都不让看了!
或许是因为想到了儿子又不会回来吧,两人竟然都赖在家里,没人爱出门瞅瞅。
谁人都说自己家如今风光,可是各中的心酸又有谁知道?
儿子考试一次这就几个月半年的不见踪影,如今倒好,成器了,怕是几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一次了!
当父母的自然不会去耽误儿子的正事,可是哪能不想啊,那可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谁啊,门没关,自己进来吧。”
熟悉的声音,如梦如幻。
说话是母亲,不知为何,声音有些疲累。
这几天林知县拉着李家父母东奔西瞅的,探花没回来,这就拉着探花父母坐着大轿到处逛悠,无奈这俩人又都不是会应酬的人,一天天的下来很累。
“爹、娘,我回来了。”
这是谁的声音?李家父母都是一惊。
来者掀开门帘,可不就是狗剩?
“狗剩?”
王氏有些不确定,道,捏了捏脸,知道疼啊,没有做梦,难不成真是儿子回来了?
“娘、爹,孩儿不孝。”
见了父母,李卫国再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只知道哭。
这么久不见了,父母一定早就惦念自己了吧?
“儿子?”
后知后觉的李父还没反应过来呢,瞪大眼睛看着狗剩,这不是儿子?
“狗剩,真是你?”
王氏叫了一声,从炕上下来,鞋子都顾不得穿,这不是自己的小狗剩?
“娘,是我……”
狗剩忍不住,抱着王氏呜呜哭了起来。
外头的李卫国是比较阳光的,起码看起来是,可是经过一番朝堂上的事故和那该死的弥勒教压抑之后,心情一直有些沉闷。
但是这些话你又不能跟任何人说,可以说感情上没有任何宣泄口,直到现在。
爹娘,永远是自己可以停泊的港湾。
“好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父也忍不住老泪纵横,四十多的老男人,哭起来不容易。
李卫国哭的更甚,一来感动,二来,自己恐怕不能在家里呆多久。
三人抱头痛哭,好久这才慢慢回复平静。
“儿子,林知县前几天来说你考中了什么探花?县里也是大张旗鼓的庆祝,林知县亲自送来了许多东西,还请了戏班子在县里唱了三天呢!”
李父笑呵呵道,深为李卫国而自豪。
“承蒙圣上青睐,得了探花,额,也就是一甲第三名。”
“呵呵。”李父咧着大嘴笑着,这几天可算是光宗耀祖了,家中出了进士,还是探花,连林知县都是满满的妒羡,当真是扬眉吐气了。
“儿子,这回能在家呆多久?”
王氏擦了擦鼻子,破涕为笑道。
儿子好不容易回趟家,自己真是没出息,哭啥?应该高兴的嘛。
李卫国有些难为:“只能睡一宿,明儿就走。”
啊?
两人都有些吃惊,咋就睡一宿?
“爹、娘,儿子这回有皇命在身,要去浙江,忙里偷闲回趟家已然是违制,不可久待。”
自己也想在家多住几日,不过不成啊。
奉完皇命再论其他,这是天朝的规矩,要不咋说自古忠孝两难全呢?
二老都有些发愣,尤其王氏,更是气呼呼的甩门而去,看来气的不轻。
儿子这么久不回来,一回来这又要走,这是咋回事?
这还是不是个家了?
李卫国有些难过,却也无可奈何。
出门的时候王氏又提溜了一大堆东西,原来王氏一夜没睡,给狗剩准备路上吃食一类了。
吃完饺子,这就上路。
这是阳谷县的老规矩,上马饺子下马面,饺子似元宝,吃了祝愿出去发财;面条似绳子,缠住来人不再出门。
此次是出门上马,这就要吃饺子。
吃完送行饺子,带着王氏准备的一大堆物什,李卫国这就驱马快行,往那南方去。
浙江,此时正是倭寇最为猖獗的地方!
其实倭寇之所以能如此猖獗,倒不全是因为那些日本浪人。
如果你要是真以为几个日本浪人这就搞得中国的沿海地区不得安宁,那你也有点高估他们了。
许多倭寇其实只是挂着倭寇的名号,其他是中国人。
中国沿海的海盗或者无业游民之类的。
借着倭寇的名号勾结倭寇,他们这也行起倭寇这烧杀抢掠的行当。
此时官军懦弱,不堪一击,大明卫所出来的那些官兵像是泥捏纸糊一般,由此这些人也就气势越来越嚣张,慢慢成了中国的大患!
偌大的江南一地,浙江、福建……都深受其害。
可是因为这倭寇来去如风,又生性彪悍,抢完就走,朝廷许多时候也是望洋兴叹。
直浙总督换了一个又一个,浙江巡抚也是几易其主,可是情况仍旧不见乐观,倭寇越剿越多,势头越来越猛烈。
甚至都有传闻说倭寇要兴兵去那京都。
京都是何地?
南京。
明朝有三个首都,京师北京,中都凤阳,再就是京都南京。
可说谁人占领南京,谁人就可以占据明朝的半壁江山!
倭寇嚣张至此!
如今偌大的大明王朝让几个倭寇和海盗闹的沸沸扬扬,简直都鸡犬不宁了!
李卫国也是发气,老子就不信了,还真就整治不了你们几个倭寇?
下了船的倭寇身边几乎连片铠甲都没有,武器也不过那一把野太刀,让这么群小喽啰在大明掀起这么大的风浪,你明人就没觉得好笑?
李卫国反正是不信这个邪的,自己拥有后世知识的武装,对于如何剿灭倭寇后世早有定论,岂会让你们这些人在大明跳脱?
路上鸳鸯阵,海上造大船。
这便是平倭的基本策略。(未完待续。)
“孩儿他爹,门口是不是有人来了?我咋又听到有马的声音了?”
王氏说道。
“你瞅瞅你,成天都疑神疑鬼的,林大人不是说了,狗剩怕是过年之前回不来!”
成天这么一惊一乍的,这婆娘,简直疯了!李父没好气道。
“不对,真有人。”
王氏侧棱着耳朵听了好久。
如今倒也不奢望儿子能回来了,儿子如今成了朝廷命官,自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哪里还有时间动不动就回家?
以前儿子在家的时候总是嫌弃这嫌弃那的,现在倒好,连看都不让看了!
或许是因为想到了儿子又不会回来吧,两人竟然都赖在家里,没人爱出门瞅瞅。
谁人都说自己家如今风光,可是各中的心酸又有谁知道?
儿子考试一次这就几个月半年的不见踪影,如今倒好,成器了,怕是几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一次了!
当父母的自然不会去耽误儿子的正事,可是哪能不想啊,那可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谁啊,门没关,自己进来吧。”
熟悉的声音,如梦如幻。
说话是母亲,不知为何,声音有些疲累。
这几天林知县拉着李家父母东奔西瞅的,探花没回来,这就拉着探花父母坐着大轿到处逛悠,无奈这俩人又都不是会应酬的人,一天天的下来很累。
“爹、娘,我回来了。”
这是谁的声音?李家父母都是一惊。
来者掀开门帘,可不就是狗剩?
“狗剩?”
王氏有些不确定,道,捏了捏脸,知道疼啊,没有做梦,难不成真是儿子回来了?
“娘、爹,孩儿不孝。”
见了父母,李卫国再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只知道哭。
这么久不见了,父母一定早就惦念自己了吧?
“儿子?”
后知后觉的李父还没反应过来呢,瞪大眼睛看着狗剩,这不是儿子?
“狗剩,真是你?”
王氏叫了一声,从炕上下来,鞋子都顾不得穿,这不是自己的小狗剩?
“娘,是我……”
狗剩忍不住,抱着王氏呜呜哭了起来。
外头的李卫国是比较阳光的,起码看起来是,可是经过一番朝堂上的事故和那该死的弥勒教压抑之后,心情一直有些沉闷。
但是这些话你又不能跟任何人说,可以说感情上没有任何宣泄口,直到现在。
爹娘,永远是自己可以停泊的港湾。
“好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父也忍不住老泪纵横,四十多的老男人,哭起来不容易。
李卫国哭的更甚,一来感动,二来,自己恐怕不能在家里呆多久。
三人抱头痛哭,好久这才慢慢回复平静。
“儿子,林知县前几天来说你考中了什么探花?县里也是大张旗鼓的庆祝,林知县亲自送来了许多东西,还请了戏班子在县里唱了三天呢!”
李父笑呵呵道,深为李卫国而自豪。
“承蒙圣上青睐,得了探花,额,也就是一甲第三名。”
“呵呵。”李父咧着大嘴笑着,这几天可算是光宗耀祖了,家中出了进士,还是探花,连林知县都是满满的妒羡,当真是扬眉吐气了。
“儿子,这回能在家呆多久?”
王氏擦了擦鼻子,破涕为笑道。
儿子好不容易回趟家,自己真是没出息,哭啥?应该高兴的嘛。
李卫国有些难为:“只能睡一宿,明儿就走。”
啊?
两人都有些吃惊,咋就睡一宿?
“爹、娘,儿子这回有皇命在身,要去浙江,忙里偷闲回趟家已然是违制,不可久待。”
自己也想在家多住几日,不过不成啊。
奉完皇命再论其他,这是天朝的规矩,要不咋说自古忠孝两难全呢?
二老都有些发愣,尤其王氏,更是气呼呼的甩门而去,看来气的不轻。
儿子这么久不回来,一回来这又要走,这是咋回事?
这还是不是个家了?
李卫国有些难过,却也无可奈何。
出门的时候王氏又提溜了一大堆东西,原来王氏一夜没睡,给狗剩准备路上吃食一类了。
吃完饺子,这就上路。
这是阳谷县的老规矩,上马饺子下马面,饺子似元宝,吃了祝愿出去发财;面条似绳子,缠住来人不再出门。
此次是出门上马,这就要吃饺子。
吃完送行饺子,带着王氏准备的一大堆物什,李卫国这就驱马快行,往那南方去。
浙江,此时正是倭寇最为猖獗的地方!
其实倭寇之所以能如此猖獗,倒不全是因为那些日本浪人。
如果你要是真以为几个日本浪人这就搞得中国的沿海地区不得安宁,那你也有点高估他们了。
许多倭寇其实只是挂着倭寇的名号,其他是中国人。
中国沿海的海盗或者无业游民之类的。
借着倭寇的名号勾结倭寇,他们这也行起倭寇这烧杀抢掠的行当。
此时官军懦弱,不堪一击,大明卫所出来的那些官兵像是泥捏纸糊一般,由此这些人也就气势越来越嚣张,慢慢成了中国的大患!
偌大的江南一地,浙江、福建……都深受其害。
可是因为这倭寇来去如风,又生性彪悍,抢完就走,朝廷许多时候也是望洋兴叹。
直浙总督换了一个又一个,浙江巡抚也是几易其主,可是情况仍旧不见乐观,倭寇越剿越多,势头越来越猛烈。
甚至都有传闻说倭寇要兴兵去那京都。
京都是何地?
南京。
明朝有三个首都,京师北京,中都凤阳,再就是京都南京。
可说谁人占领南京,谁人就可以占据明朝的半壁江山!
倭寇嚣张至此!
如今偌大的大明王朝让几个倭寇和海盗闹的沸沸扬扬,简直都鸡犬不宁了!
李卫国也是发气,老子就不信了,还真就整治不了你们几个倭寇?
下了船的倭寇身边几乎连片铠甲都没有,武器也不过那一把野太刀,让这么群小喽啰在大明掀起这么大的风浪,你明人就没觉得好笑?
李卫国反正是不信这个邪的,自己拥有后世知识的武装,对于如何剿灭倭寇后世早有定论,岂会让你们这些人在大明跳脱?
路上鸳鸯阵,海上造大船。
这便是平倭的基本策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