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皇之路 > 第386章

第386章

作者:郁郁葱葱2010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第二十四章

    吴诩忍不住看向小顺子:“杨氏她到底做了什么?”居然把大郎这样的冰山给激怒了!

    小顺子闻言,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心道女皇陛下果然明察秋毫,便不敢欺瞒,低声回道:“杨氏自生下小大郎后,便将国公府中的积年老仆都赶逐出户……”

    这事吴诩倒是知道的。

    自从她家便宜老娘荣国夫人去世,周国公府实际上就已经算是落入杨氏手中了,而武敏之又是常年不着家的,那杨氏能忍到生下孩子才后动手清理后院,也算有几分能耐的。

    到底是侄子家的内宅私事,吴诩又日理万机,也就没怎么理会——只要杨氏一心向着大郎就行了,至于杨氏怎么把持周国公府,就不是吴诩的事了。

    不过,小顺子忽然提起这一茬,实在有些奇怪。

    “杨氏好歹是大郎的娘子,管理国公府上下,驱逐几个老仆也不是什么大事……”以武敏之的性子,怕是也没时间关注后院的事。

    “大郎素来不喜理会这些琐事……”

    再说,以武敏之的冷情,又怎么会因为杨氏驱逐几个旧仆这种事跟杨氏争执呢?

    小顺子自然明白吴诩的话中之意,忙道:“大郎君原本是不理会府中之事的,只是那被逐的其中一家仆妇离开龙都后莫名其妙被盗匪所杀,只有一个小娘子重伤未死,竟正好被大郎君给救了……”

    还真是个离奇的故事。

    吴诩到底浸淫朝堂多年,也经历过不少后宫阴私,只听小顺子这么一席话,便已经有所顿悟。

    杨氏不是个简单的女子,她一直都知道的。

    原以为让她如嫁了武氏,锦衣玉食享受富贵荣华,这女人就会安分一点,谁知……

    人心不足啊……

    大唐帝国的妹子们,可都不简单呐!

    吴诩微微一笑,原本雍容华贵的笑容中难得地透出一股阴冷的味道。

    “去查查,这两年这女人都跟哪些宗室有联系。”

    “谨遵命。”小顺子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自家主上露出怎么可怕的表情了,忙不迭地领命遁走了。

    小顺子刚一走,阿韦就端着一碗羹汤上前,笑道:“娘子,这是四娘孝敬您的~~~~”

    吴诩闻言,脸上的神色终于缓和了一些,嘴上却道:“亏她还记得我这个阿娘!才多大点的人,就到处瞎跑,也不怕被人拐了去!”

    阿韦好歹跟着吴诩这么多年了,怎会不知吴诩到底恼没恼,闻言只是笑道:“郎君们和三娘那么疼四娘,怎么会让四娘受委屈?再说,娘子您不也常说,小娘子们要多长些见识才好么?”

    这话阿韦倒是没说错,可吴诩当初的原意是让小四娘多学学她家三姐的豁达性子,常常出宫游历,多见识些好男儿,免得日后被薛家那小子给迷得七荤八素的。

    谁知,一不小心就矫枉过正了,就在吴诩全心全力跟朝堂上的狐狸们死磕的时候,她家原本乖乖糯糯的小团子已经被家里的老爹和兄姐们宠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好好一个贵主儿,成天就作郎君打扮,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乱窜,结交了一大帮子青年才俊称兄道弟,还美其名曰:为阿娘网罗人才。

    我呸!

    她要敢把这些美少年们收入朝中,还不被某人折腾死啊?!

    更可恶的是,大郎、老三、老四和三娘都纵着小四娘,不时打着亲近妹妹的旗号帮四娘那小丫头出宫玩耍!

    有时候,吴诩真恨不得一口气把老大、老三、老四和李小九的别业全给没收到,通通关到她神都宫中的小黑屋里!

    “罢了,你们就惯着她吧!”吴诩无奈地一叹,然后看了看阿韦手中的羹汤,忽然诧异道:“这是从哪搞来的?”

    “这是四娘进的,说是手下商行出海带回来进献的一种果子……”阿韦不明白吴诩为何忽然这样激动,忙如实回道:“贵主儿命太医院看过了,说这种果子有补气益脾之效,故而命婢子做了甜羹献给圣人……”

    “果子?”吴诩神色诡异地看着漆碗中金黄的颗粒,半晌才道:“这可是好东西啊……”

    继红薯、土豆被陆续引进大唐,玉米这玩意儿居然也出现在她碗里了!

    真是天助她也。

    原本吴诩就有心借着称帝之机撤了李唐宗室的藩,继而深化改革。

    不想李家那些老王爷端的是狡猾,居然没有一个跳出来造反,即使她后来故意撤了武敏之的禁军统领之职,另选了李氏宗亲的将领,也不见那些藩王有什么动静。

    吴诩当然不会相信李唐宗室的人会眼看着她这个‘外人’称王称霸而无动于衷,很明显,对方要么是忌惮李治这个太上皇有后招,要么就是在暗中聚集力量,准备一举颠覆她跟李治……

    明知如此,吴诩也只能忍着。

    一是师出无名,二就是时机未到。

    连年征战,虽然令大唐疆域剧增,威名远播,可也带来了不少后患。

    疆域的增加,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激增。

    而在还没有杂交水稻的大唐,粮食已经逐渐成为让吴诩头疼的大问题了。

    要养活这么大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唐如今的造船技术也许可称为世界第一,可也无法越过大洋到达美洲非洲啥的。

    红薯和土豆的传入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如今连玉米都出现了,那么解决粮食问题已经指日可待了!

    民生问题一旦被解决,那些潜藏在暗中企图借机造反的人怕是再没有机会了吧?

    而如今杨氏的事,大概是她铲除那些人的一个极好缺口吧!

    吴诩一面慢条斯理地品尝着玉米做的甜羹,一面露出一抹奸笑。

    神龙三年春,豫州、越州、并州等地初现旱相,民间就出现了一些不利女皇的流言。

    而与此同时,上皇李治旧疾复发,目不能视物,女皇闻报,心急如焚,连夜赶赴终南山行宫,只留张文瓘、长孙诠、裴炎等留守神都。

    是月,又传来越国太妃燕氏病故之噩耗。

    女皇闻之,甚为悲痛,命以贵妃礼厚葬燕太妃于昭陵,并召其子越王李贞、孙琅琊王李冲扶灵柩入京。

    燕太妃生前与女皇交好,死后尤荣,惠及子孙,本是众人意料中的事,可女皇接下来的一道诏命就让李唐宗室诸人犯嘀咕了。

    就在召越王父子进京的诏命之后,女皇又发了一道诏命,命国中所有藩王都带着世子进京……

    这不节不庆的,忽然召人进京,总不可能是为了让他们参加燕太妃的葬礼吧?

    接着,太尉、韩王李元嘉秘密发出的一封示警信,让诸藩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最后的造反分割线================================

    “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

    越王李贞皱着眉头,反复念叨着短笺上的内容。

    其长子李冲端坐在一旁,也是一脸凝重。

    见自家夫君踟蹰不已,李贞的王妃长孙氏忽然开口道:“大王,依妾之见,十一叔的意思莫不是……那位……”她说着指了指洛阳方向,“要对宗室下手了?”

    “噤声!”李贞闻言,脸色剧变,急忙打断长孙氏的话,下意识地向外间查看是否有下人听到长孙氏的话。

    李冲见状便道:“阿爹勿忧,儿进来之前已经将众人都屏退了……”他显然十分赞同他母亲的话,于是又道:“阿娘所虑极是,韩王德高望重,断不会无的放矢……那位想要除之而后快久矣……”

    李贞闻言,也没有反驳,只是叹了一口气摇摇头。

    真要说起来,其实在天皇在位的时候,李唐宗亲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

    先是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当政,弄死了好几个对帝位有威胁的王爷和公主,连江夏王李道宗和名将薛万彻都惨遭毒手。

    之后,武氏兴起,又是一批宗室元老被明升暗降。

    去实权,撤私兵,削封地……

    无一不是战战兢兢!

    直到郑王李元礼为三公,李唐宗室旁支就再无人身居要职了。

    如今,郑王已逝,宗室之中仅剩韩王李元嘉最长,其身上虽有太尉之职,却不过是个荣誉虚衔罢了!

    更何况,这太尉一职,还是武氏登基为帝所封的,恐怕他这十一叔深感屈辱吧!

    想当年,韩王李元嘉可是不逊色于太宗和隐太子的风云人物。其母是宇文士及之妹,深受太祖宠爱,几乎成了继后。而李元嘉早年就号称神童,相传可以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目数群羊,口诵经史,兼成四十字诗,而且足书五言绝句,六件事一起完成。

    这么多年来,李元嘉一直低调做人,沉迷于书画之中,想不到这次居然也坐不住了,难道那一位真的要对宗室下手了不成?

    “武皇素来与太妃亲厚,又颇为眷顾我等……”李贞的踟蹰在于他的母亲燕德妃。

    虽然同为太宗皇帝的儿子,他却是除了登基为帝的上皇之外,活得最好的一个,这其中的缘故不用说都是因为他母亲燕氏与如今皇位上那位有姻亲关系。

    而身为李氏皇子,他有不得不承认韩王李元嘉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别说武皇想要铲除宗室,就是那位被人们称颂为千古仁君的上皇陛下,恐怕对他们这些掌有实权的藩王们也是虎视眈眈呐!

    而今,上皇病危,武皇却忽然诏命众藩进京,实在蹊跷啊!

    到底要不要先下手为强呢?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