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送别苏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十三章送别苏氏
官位未至四品,在这偌大的京师开封就无自己的立足之地,更无改天换日之机缘。(小说手打小说)与父亲的期待不同,自从知晓了父亲的秘密之后,他便已经明了王氏子孙天生便赋予了逆转异族乱华的使命,完成这种使命未必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不过除此之外王景范终究不是父亲所期望的那样,他毕竟是个年轻人,无法如同父亲那般能够摆脱名利的困扰。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是要高位,他对于权势的渴望在金榜题名之前尚且能够压抑住,在高中状元之后,这种心思就已经不可抑制的充满了他的胸腔,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些什么了,尽管理智上他知道他能够做的事情还很微不足道。
岳父韩缜虽然并没有深谈,同时也是顾忌到自己的女婿那在表面的谦和之下所深藏的骄傲,只是隐晦的点出了几个要点——韩氏家族在蔡州有故旧可以供你调遣使用,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韩绛、韩缜作为你的长辈,还有其他与韩家有姻亲关系的网络,都会在朝中高层甚至皇帝面前为你尽可能的创造机会。
王景范心中透亮,对于韩缜话中所隐含的意思已经明了,而韩缜也只是点到为止,在这里就算说得再好也要等到他在蔡州赴任之后所作所为才能看到他真正才能——殿试进士授官之后就与之前的种种全部割裂开来,由“举子事业”开启了“君子事业”。君子不君子先放到一边,那些指望还如从前一般死啃书本吊书袋就可以获得朝中重臣乃至皇帝的赏识那是极为可笑的。若是个昏君幸臣尚可得手,但韩缜不觉得朝廷会沦落于此,从女婿的所作所为看来,应该不是平庸之辈。
若不是王景范以对嘉佑众多人物知之甚深,他也会如同苏轼一般行走欧阳修门下,只是欧阳修是何品行他已经非常了解——欧阳修提携后进是没有错,但他的提携标准并非是政治上的标准,更偏重于文人那一套。在父亲的培养下,虽是通过这次科考多少有些侥幸的成分,但王景范已经快速由一个普通的士子转变成了一个从政官员,欧阳修对他的人品有质疑这已是定局,在没有挽回这一局之前王景范才学出众亦不能得到欧阳修的推崇,即便同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他作得未必比苏轼差,但两者境遇已然不同。
毕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朝廷中的是是非非对王景范而言距离十分遥远,他只是默默的关注着朝廷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以此作为一些参考和借鉴,而在京师的更多时间则是在家陪着韩慕雪渡过这入仕之前短暂的平静岁月。王景范虽无诗词之作流传于外,但这并非表示他是无趣之人,相反寻常士子的棋琴书画他也颇为精通,吟诗作词亦不在话下,只是他平时很少表露出来而已,至少他的茶艺着实的让岳丈眼前一亮,不过他却从来不喝自己所制出来的茶汤。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后,韩慕雪对王景范这个丈夫亦是非常满意。他几乎从不外出与新科进士们到酒楼中聚会宴饮然后烂醉如泥的回到家中,只是若有同年进士离京赴任,他才会应邀相聚送行。韩慕雪家中排行小且又是韩缜独女颇受宠爱,自幼与兄弟们一同接受教育,韩氏家门教养规肃若非女儿之身不能如同男子一般参加科举考试,但她的学问亦是不错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王景范倒是想起一位女词人李清照与他丈夫生活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猜书斗茶。
这猜书斗茶乃是轮流一人说出一句或一段古人诗文,让对方猜出这句话是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甚至是第几页第几行,以此决出胜负来,胜者喝茶败者看着。父亲生前时曾说过这段典故,这位女词人在后世也是影响颇深,不过当时父亲最佩服的反倒是她的一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父亲对这对夫妻的生活着实羡慕的很,不过他却没有这么厉害的本事。
王景范生来记忆超群,说不上过目不忘却也十分惊人——他的书房看不到寻常的书籍,因为那些书籍都已经被他倒背如流。这猜书斗茶可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两人才学都是要极为了得才能玩出乐趣来,王景范见韩慕雪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便尝试着猜书斗茶,不成想两人棋逢对手,不过大抵上韩慕雪输的更多些,除非一些冷门的书王景范没有看过,否则这些问题对他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王景范新婚燕尔,夫妻两人自然是如漆如胶出入成双,他也知道这段时光难得,今后也许就要纠缠于官宦仕途的俗物当中,这种平静的日子也就成了欲求不得的奢望,是以格外的珍惜。他也没有这么多规矩,颇为理解妻子初离父母的心情,隔三差五的便陪同韩慕雪返回韩缜家中。
韩缜夫妇自然看得出两人感情很好,心中生怕女儿嫁过去会生活不顺,这种担心也就逐渐消散,岳母程氏自然会拉着女儿一边说话,而岳丈和女婿自有一些话题——韩缜对于朝中发生的事情自然要比外面的流言更为准确,王景范也不时的有保留的对一些政事做出评价。
其实这也是韩绛和韩缜兄弟二人对王景范的一种考验,看看韩家的女婿对于朝廷政治斗争的一种敏感性如何。官宦人家的子弟容易走上仕途并且还能走得远走得平稳,除了有科举和恩萌等入仕路径之外,更是从小便在长辈的耳提面命之下对政治接触的早,这是如王景范这般毫无背景出身的士子们所不具备的。
王景范科举进士第一,这种起点远比一般进士要高得多,韩绛便是萌补入仕累迁到火理评事,三十岁才科举及第本是进士第一,奈何那时他已经入仕按照规定只能排序错后。不过即便如此科举及第弥补了韩缜出身的不足,从此一路官运亨通升到了现在的翰林学士,若非如此韩绛入馆职不说难入上青天至少花费的心思要更大。
王景范的年龄就注定了若是正常发展其前途远胜于韩绛,只是韩绛兄弟心中还是存有疑虑,与韩氏家族第三代翘楚韩宗彦相比,他是不是值得韩家为他的仕途花费更大的精力铺平道路。其实也许因为韩宗彦是欧阳修的长女婿,而王景范与欧阳修在春闱中那点不快,这两个份属同辈年龄却很悬殊的韩家第三代人似乎都有意避开对方。
韩绛和韩缜原本认为让一个从未接触过高等层次政治的王景范对眼下朝廷的一些事情做出评论,会不会有些强人所难,不过王景范对他们的“出题”解答虽然话不多却多是一语中的,显得非常老道。王景范的这种表现也让韩绛兄弟两人感到非常惊奇,而他们对王景范的好评自然也让丈母娘心花怒放,通过韩慕雪传到了王景范的耳中,对此王景范却并不是很在意。
“相公,心中可是有何疑虑?”早上王景范对着一局残棋,指间夹着一粒黑子反复翻转却久不落子,双眼看着棋盘却有些迷离,这段日子王景范每天总会有段时间如此。原本韩慕雪也并未觉察出什么来,只是几天中都是如此,心中便有了觉察,最终她还是问了出来。
王景范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却笑着说道:“没有什么,只是心有所感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样……”
其实一进入五月,王景范便想到苏轼母亲程氏病逝的消息就快要到了,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不过这种事情非人力可及。苏轼母亲病逝之后,苏轼和苏辙就会按照礼制在家丁忧三年,本来苏轼兄弟两人是第三甲同进士出身,这样的授官本就不是很理想,不过好歹也算是踏入仕途慢慢经营以文学出身也很有前途。这一丁忧则变数更多,也是苏轼兄弟为什么丁忧回到京师之后为什么应考制举再搏上一搏了。
与父亲看重苏轼不同,王景范更看重苏辙,苏轼与唐代的李白有些相像,文章自然是天下一等,若是如同王珪一般不露锋芒也许尚能在这官场上站住脚,但这样的人天生就无比锋利,官场是不适合他们的。苏辙却是不同,远比其兄苏轼要内敛的多,又不缺乏才能,若是能够有一个有能力的上司,其作为远比一般人要强得多。王景范交好苏洵父子,为的便是苏辙,至于苏轼只能量才而用,这个浑浊的官场不适合这种人的生存。
韩慕雪摇摇头说道:“相公莫非敷衍妾身么?”
王景范笑着摇摇头,伸手将下了几日的残棋拂乱将,韩慕雪将这些棋子收拢放入盒中,王景范挽住她的手臂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说道:“并非是敷衍夫人,只是在那礼部试之后为夫曾经起过一卦,苏子瞻兄弟而人科场必然金榜题名,不过也必有一劫,这几日想到此事,心中略有所感,恐怕这兄弟而人几天之内便会接到个坏消息,是以心神不宁……”
“卜筮之术想来都是虚无缥缈之说,相公何以对此深信不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公莫要纠缠于此,心胸且要放宽心些……”韩慕雪轻声说道。
王景范拍拍她的手笑着说道:“圣人曾读《易》尚且留下韦编三绝的典故,并加以推崇,加以后学不断传注、钩沉索隐,抉幽发微遂成五经之首。不过上古三代《易》原本是占筮之书,这是绝无存疑的,可见这《易》乃是身兼经义和占筮两职,只是后人不得其法而已……”
韩慕雪听后只是笑而不语,不过王景范亦是无心再行辩解——他只是在读《易》上有些心得,却也对那事事必起一卦以测吉凶这种卜筮之术并不精通,甚至是不得其法,不过他相信《全宋词》也许会在某些年份上弄错,但绝不会在苏轼母亲病逝这件事出错,毕竟丁忧三年才有制举考试,这种错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正当王景范夫妇在笑谈之时,一名女侍快步走来低声说道:“禀报老爷,于公子在中厅有急事求见……”
王景范自从结婚之后,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往日于文传和俞樾等人不可能随时跟随在他的身边,韩慕雪的到来使得内外戒防开始森严起来。若是韩慕雪走到中厅偶然间与于文传等人碰头,于文传甚至还要立刻回避,甚至韩慕雪出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至少想要抛头露面与王景范到什么地方游玩是不可能了。
王景范走到中厅之时,不仅是于文传在那里等候,就连俞樾也在,见到他走过来,于文传和俞樾站起身来,于文传说道:“先生,刚才学生在苏子瞻处请教经义,半途之中有人从川蜀眉山给苏洵父子带信过来,说是苏子瞻之母程氏已经于上月故去了……”
王景范听后眉头一皱,站起身来说道:“苏氏父子三人接此噩耗必然会紧急赶回川蜀老家。寿道,你去准备马车,萌甫从账房中支取一百五十两散碎银两,我们现在就去。”
走到中厅台阶时回头对旁边的女侍说道:“你去通禀夫人一声,切勿让夫人担心,我去去就回……”说完便往大门处走去。
王景范三人乘马车紧赶慢赶还是来完一步,回到先前的住处,白沙书院的进士们见他前来就径直告诉他苏洵父子三人刚刚离开。问明苏洵父子的去向之后,王景范乘车继续追去,幸好苏洵父子三人并未走远,不一会便追上了坐在牛车前行的三人。
“明允公,子瞻、子由,上这辆马车!”王景范站在车上高声喊道。前面不远处的牛车停下来,苏洵父子三人只是拿了几个包袱便换乘王景范这辆马车。
看着苏洵三父子脸上的悲切之意,王景范轻声劝慰道:“明允公、子瞻、子由,还请节哀保重身体!”
苏轼略微哽咽的说道:“见复,多谢前来相送!”
“子瞻,来去匆匆也未曾准备些什么,想来三位已是心急如焚想要立刻赶回眉山,这马车比那牛车更快,车夫也是在下府邸自己的车夫,三位有何吩咐他定会遵从,还有便是川蜀据路途遥远这也是略尽微薄之意,三位莫要推辞……”说完王景范便将一事先准备好的百两碎银钱袋硬塞到苏轼手中,回头对那车夫说道:“一路上听候吩咐,这是给你预备的,足够你从川蜀再返回来,路上多加小心,照顾好三位先生!”
车夫转身抱拳说道:“小的记住了,老爷请放心,小的这一路甚是熟悉,绝对误不了三位先生的事情!”
苏轼也不做推辞只是拱手说道:“多谢见复!”
王景范扶住苏轼手臂说道:“子瞻,路上多加小心,保重身体!”
说完便拍了一下车夫的肩膀示意停车,此时刚好快要到城门处,王景范下车后再对车夫嘱咐了两声后,摆手示意快些上路。待到马车过了城门之后汇入那浩荡的出城车队看不到踪迹之后,王景范依旧站在那里良久不动,看着这五月明媚的景色,想到去年也是这个时候苏洵三父子才刚刚来到这京师开封,不知不觉这一年便又过了去。
“先生,我们还是先回府吧,时间长了免得夫人担心……”俞樾以为王景范感叹苏洵父子三人的命运,从旁劝慰道。
王景范转身踏上牛车对俞樾和于文传两人说道:“寿道、萌甫,你二人也做些准备吧,过些时日我便前往蔡州赴任……”</dd>
第四十三章送别苏氏
官位未至四品,在这偌大的京师开封就无自己的立足之地,更无改天换日之机缘。(小说手打小说)与父亲的期待不同,自从知晓了父亲的秘密之后,他便已经明了王氏子孙天生便赋予了逆转异族乱华的使命,完成这种使命未必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不过除此之外王景范终究不是父亲所期望的那样,他毕竟是个年轻人,无法如同父亲那般能够摆脱名利的困扰。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是要高位,他对于权势的渴望在金榜题名之前尚且能够压抑住,在高中状元之后,这种心思就已经不可抑制的充满了他的胸腔,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些什么了,尽管理智上他知道他能够做的事情还很微不足道。
岳父韩缜虽然并没有深谈,同时也是顾忌到自己的女婿那在表面的谦和之下所深藏的骄傲,只是隐晦的点出了几个要点——韩氏家族在蔡州有故旧可以供你调遣使用,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韩绛、韩缜作为你的长辈,还有其他与韩家有姻亲关系的网络,都会在朝中高层甚至皇帝面前为你尽可能的创造机会。
王景范心中透亮,对于韩缜话中所隐含的意思已经明了,而韩缜也只是点到为止,在这里就算说得再好也要等到他在蔡州赴任之后所作所为才能看到他真正才能——殿试进士授官之后就与之前的种种全部割裂开来,由“举子事业”开启了“君子事业”。君子不君子先放到一边,那些指望还如从前一般死啃书本吊书袋就可以获得朝中重臣乃至皇帝的赏识那是极为可笑的。若是个昏君幸臣尚可得手,但韩缜不觉得朝廷会沦落于此,从女婿的所作所为看来,应该不是平庸之辈。
若不是王景范以对嘉佑众多人物知之甚深,他也会如同苏轼一般行走欧阳修门下,只是欧阳修是何品行他已经非常了解——欧阳修提携后进是没有错,但他的提携标准并非是政治上的标准,更偏重于文人那一套。在父亲的培养下,虽是通过这次科考多少有些侥幸的成分,但王景范已经快速由一个普通的士子转变成了一个从政官员,欧阳修对他的人品有质疑这已是定局,在没有挽回这一局之前王景范才学出众亦不能得到欧阳修的推崇,即便同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他作得未必比苏轼差,但两者境遇已然不同。
毕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朝廷中的是是非非对王景范而言距离十分遥远,他只是默默的关注着朝廷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以此作为一些参考和借鉴,而在京师的更多时间则是在家陪着韩慕雪渡过这入仕之前短暂的平静岁月。王景范虽无诗词之作流传于外,但这并非表示他是无趣之人,相反寻常士子的棋琴书画他也颇为精通,吟诗作词亦不在话下,只是他平时很少表露出来而已,至少他的茶艺着实的让岳丈眼前一亮,不过他却从来不喝自己所制出来的茶汤。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后,韩慕雪对王景范这个丈夫亦是非常满意。他几乎从不外出与新科进士们到酒楼中聚会宴饮然后烂醉如泥的回到家中,只是若有同年进士离京赴任,他才会应邀相聚送行。韩慕雪家中排行小且又是韩缜独女颇受宠爱,自幼与兄弟们一同接受教育,韩氏家门教养规肃若非女儿之身不能如同男子一般参加科举考试,但她的学问亦是不错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王景范倒是想起一位女词人李清照与他丈夫生活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猜书斗茶。
这猜书斗茶乃是轮流一人说出一句或一段古人诗文,让对方猜出这句话是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甚至是第几页第几行,以此决出胜负来,胜者喝茶败者看着。父亲生前时曾说过这段典故,这位女词人在后世也是影响颇深,不过当时父亲最佩服的反倒是她的一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父亲对这对夫妻的生活着实羡慕的很,不过他却没有这么厉害的本事。
王景范生来记忆超群,说不上过目不忘却也十分惊人——他的书房看不到寻常的书籍,因为那些书籍都已经被他倒背如流。这猜书斗茶可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两人才学都是要极为了得才能玩出乐趣来,王景范见韩慕雪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便尝试着猜书斗茶,不成想两人棋逢对手,不过大抵上韩慕雪输的更多些,除非一些冷门的书王景范没有看过,否则这些问题对他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王景范新婚燕尔,夫妻两人自然是如漆如胶出入成双,他也知道这段时光难得,今后也许就要纠缠于官宦仕途的俗物当中,这种平静的日子也就成了欲求不得的奢望,是以格外的珍惜。他也没有这么多规矩,颇为理解妻子初离父母的心情,隔三差五的便陪同韩慕雪返回韩缜家中。
韩缜夫妇自然看得出两人感情很好,心中生怕女儿嫁过去会生活不顺,这种担心也就逐渐消散,岳母程氏自然会拉着女儿一边说话,而岳丈和女婿自有一些话题——韩缜对于朝中发生的事情自然要比外面的流言更为准确,王景范也不时的有保留的对一些政事做出评价。
其实这也是韩绛和韩缜兄弟二人对王景范的一种考验,看看韩家的女婿对于朝廷政治斗争的一种敏感性如何。官宦人家的子弟容易走上仕途并且还能走得远走得平稳,除了有科举和恩萌等入仕路径之外,更是从小便在长辈的耳提面命之下对政治接触的早,这是如王景范这般毫无背景出身的士子们所不具备的。
王景范科举进士第一,这种起点远比一般进士要高得多,韩绛便是萌补入仕累迁到火理评事,三十岁才科举及第本是进士第一,奈何那时他已经入仕按照规定只能排序错后。不过即便如此科举及第弥补了韩缜出身的不足,从此一路官运亨通升到了现在的翰林学士,若非如此韩绛入馆职不说难入上青天至少花费的心思要更大。
王景范的年龄就注定了若是正常发展其前途远胜于韩绛,只是韩绛兄弟心中还是存有疑虑,与韩氏家族第三代翘楚韩宗彦相比,他是不是值得韩家为他的仕途花费更大的精力铺平道路。其实也许因为韩宗彦是欧阳修的长女婿,而王景范与欧阳修在春闱中那点不快,这两个份属同辈年龄却很悬殊的韩家第三代人似乎都有意避开对方。
韩绛和韩缜原本认为让一个从未接触过高等层次政治的王景范对眼下朝廷的一些事情做出评论,会不会有些强人所难,不过王景范对他们的“出题”解答虽然话不多却多是一语中的,显得非常老道。王景范的这种表现也让韩绛兄弟两人感到非常惊奇,而他们对王景范的好评自然也让丈母娘心花怒放,通过韩慕雪传到了王景范的耳中,对此王景范却并不是很在意。
“相公,心中可是有何疑虑?”早上王景范对着一局残棋,指间夹着一粒黑子反复翻转却久不落子,双眼看着棋盘却有些迷离,这段日子王景范每天总会有段时间如此。原本韩慕雪也并未觉察出什么来,只是几天中都是如此,心中便有了觉察,最终她还是问了出来。
王景范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却笑着说道:“没有什么,只是心有所感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样……”
其实一进入五月,王景范便想到苏轼母亲程氏病逝的消息就快要到了,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不过这种事情非人力可及。苏轼母亲病逝之后,苏轼和苏辙就会按照礼制在家丁忧三年,本来苏轼兄弟两人是第三甲同进士出身,这样的授官本就不是很理想,不过好歹也算是踏入仕途慢慢经营以文学出身也很有前途。这一丁忧则变数更多,也是苏轼兄弟为什么丁忧回到京师之后为什么应考制举再搏上一搏了。
与父亲看重苏轼不同,王景范更看重苏辙,苏轼与唐代的李白有些相像,文章自然是天下一等,若是如同王珪一般不露锋芒也许尚能在这官场上站住脚,但这样的人天生就无比锋利,官场是不适合他们的。苏辙却是不同,远比其兄苏轼要内敛的多,又不缺乏才能,若是能够有一个有能力的上司,其作为远比一般人要强得多。王景范交好苏洵父子,为的便是苏辙,至于苏轼只能量才而用,这个浑浊的官场不适合这种人的生存。
韩慕雪摇摇头说道:“相公莫非敷衍妾身么?”
王景范笑着摇摇头,伸手将下了几日的残棋拂乱将,韩慕雪将这些棋子收拢放入盒中,王景范挽住她的手臂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说道:“并非是敷衍夫人,只是在那礼部试之后为夫曾经起过一卦,苏子瞻兄弟而人科场必然金榜题名,不过也必有一劫,这几日想到此事,心中略有所感,恐怕这兄弟而人几天之内便会接到个坏消息,是以心神不宁……”
“卜筮之术想来都是虚无缥缈之说,相公何以对此深信不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公莫要纠缠于此,心胸且要放宽心些……”韩慕雪轻声说道。
王景范拍拍她的手笑着说道:“圣人曾读《易》尚且留下韦编三绝的典故,并加以推崇,加以后学不断传注、钩沉索隐,抉幽发微遂成五经之首。不过上古三代《易》原本是占筮之书,这是绝无存疑的,可见这《易》乃是身兼经义和占筮两职,只是后人不得其法而已……”
韩慕雪听后只是笑而不语,不过王景范亦是无心再行辩解——他只是在读《易》上有些心得,却也对那事事必起一卦以测吉凶这种卜筮之术并不精通,甚至是不得其法,不过他相信《全宋词》也许会在某些年份上弄错,但绝不会在苏轼母亲病逝这件事出错,毕竟丁忧三年才有制举考试,这种错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正当王景范夫妇在笑谈之时,一名女侍快步走来低声说道:“禀报老爷,于公子在中厅有急事求见……”
王景范自从结婚之后,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往日于文传和俞樾等人不可能随时跟随在他的身边,韩慕雪的到来使得内外戒防开始森严起来。若是韩慕雪走到中厅偶然间与于文传等人碰头,于文传甚至还要立刻回避,甚至韩慕雪出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至少想要抛头露面与王景范到什么地方游玩是不可能了。
王景范走到中厅之时,不仅是于文传在那里等候,就连俞樾也在,见到他走过来,于文传和俞樾站起身来,于文传说道:“先生,刚才学生在苏子瞻处请教经义,半途之中有人从川蜀眉山给苏洵父子带信过来,说是苏子瞻之母程氏已经于上月故去了……”
王景范听后眉头一皱,站起身来说道:“苏氏父子三人接此噩耗必然会紧急赶回川蜀老家。寿道,你去准备马车,萌甫从账房中支取一百五十两散碎银两,我们现在就去。”
走到中厅台阶时回头对旁边的女侍说道:“你去通禀夫人一声,切勿让夫人担心,我去去就回……”说完便往大门处走去。
王景范三人乘马车紧赶慢赶还是来完一步,回到先前的住处,白沙书院的进士们见他前来就径直告诉他苏洵父子三人刚刚离开。问明苏洵父子的去向之后,王景范乘车继续追去,幸好苏洵父子三人并未走远,不一会便追上了坐在牛车前行的三人。
“明允公,子瞻、子由,上这辆马车!”王景范站在车上高声喊道。前面不远处的牛车停下来,苏洵父子三人只是拿了几个包袱便换乘王景范这辆马车。
看着苏洵三父子脸上的悲切之意,王景范轻声劝慰道:“明允公、子瞻、子由,还请节哀保重身体!”
苏轼略微哽咽的说道:“见复,多谢前来相送!”
“子瞻,来去匆匆也未曾准备些什么,想来三位已是心急如焚想要立刻赶回眉山,这马车比那牛车更快,车夫也是在下府邸自己的车夫,三位有何吩咐他定会遵从,还有便是川蜀据路途遥远这也是略尽微薄之意,三位莫要推辞……”说完王景范便将一事先准备好的百两碎银钱袋硬塞到苏轼手中,回头对那车夫说道:“一路上听候吩咐,这是给你预备的,足够你从川蜀再返回来,路上多加小心,照顾好三位先生!”
车夫转身抱拳说道:“小的记住了,老爷请放心,小的这一路甚是熟悉,绝对误不了三位先生的事情!”
苏轼也不做推辞只是拱手说道:“多谢见复!”
王景范扶住苏轼手臂说道:“子瞻,路上多加小心,保重身体!”
说完便拍了一下车夫的肩膀示意停车,此时刚好快要到城门处,王景范下车后再对车夫嘱咐了两声后,摆手示意快些上路。待到马车过了城门之后汇入那浩荡的出城车队看不到踪迹之后,王景范依旧站在那里良久不动,看着这五月明媚的景色,想到去年也是这个时候苏洵三父子才刚刚来到这京师开封,不知不觉这一年便又过了去。
“先生,我们还是先回府吧,时间长了免得夫人担心……”俞樾以为王景范感叹苏洵父子三人的命运,从旁劝慰道。
王景范转身踏上牛车对俞樾和于文传两人说道:“寿道、萌甫,你二人也做些准备吧,过些时日我便前往蔡州赴任……”</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