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杭离把手一拱,站得笔直,沉声道,“启禀大人,依下官愚见,此案疑点甚多。下官明察暗访多日,终于不负有心人,找到几位当日见证之人,还请大人让下官将他们带上堂来问话。”

    杭离话落,人群中立即响起纷纷议论之声。

    “这······”刑部陪审官悄悄抹了一把汗,要不怎么说这差事不好办呢,岭南的王子也搀和进来了。哪里是一件抢地杀人的案子,分明是几方大佬要借着此事博弈的节奏啊。

    刑部的官员干笑一声,转头看向主审官,笑道:“江大人,您看呢?”

    他一个寒门出身的,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哪个世家集团都得罪不起。这事儿,还是推给南派大族江家出身的主审官身上吧。

    江申仲暗中剜他一眼,心道,好你个滑头的老小子,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我。你是寒门不敢出头,我江家腰杆子就硬了?自南派三皇子夺嫡失败,朝廷就成了北派的天下,别说是江家,就是方家也都夹着尾巴做人,更不必说被排挤回老家的苏家了。岭南虽说是南派,却几乎自成一国,根基远非他们这些世家可比。哪个也不是他开罪的起的,弄不好卷进去了,说不定还会拖累全族······

    江申仲沉吟一声,眼神又悄悄扫向大理寺来的白大人。白大人好像没发现,淡定地端起茶水抿了一口,一本正经地嘟囔一句:

    “这天,真热。”

    呵呵,白大人暗想,我就是来陪审的,主事的是你江申仲,岭南王子是你刑部的人,跟我没关系。他白家一个攀着何家新起的小家族,不掺搅你们的官司。嗯,不掺搅不掺搅。

    “大人!”杭离又上前一步,低沉的声音里有淡淡的威严,似乎压得喧嚣的人群也一静,“大人,青天白日之下,您就不怕误判了冤案么?”

    好大的一顶帽子!江申仲心下苦笑,平白被卷进你们的浑水里,我才是真的冤!罢了,事到如今,随便你们折腾吧。

    “咳,既然如此,便依你所言。”江申仲低头轻咳一声,正正脸色,惊堂木大力一拍,肃声道,“传人证上堂!”

    “是。”杭离应道,接着扬声唤道,“小五,带证人!”

    “是!”

    人群外响起一道洪亮的声音,魏小五腰挎弯刀,手上掂着一个有些驼背的黑脸瘦子挤过人群,“公子,人证带到!”

    杭离微微颔首,魏小五退到杭离身后。

    “你是何人?”杭离负手站在那证人身前,面容沉肃。一身气势好像大山巍峨,甚至盖过了三位主审的官员。

    “回大人,草民是两年前,北郊田老大家的客户,草民······”

    ······

    这一场问话,持续了近一个时辰。除了那个客户,还先后有一位当时为死者治疗的郎中,两个目睹过死者寻事的路人,甚至有一个那书吏家门前卖糖葫芦的小贩。

    众人的证词基本应证了柳少爷所言,郎中证实了死者腰部所伤是意外所致;路人证明了田老大家的确多次寻衅;那客户则承认田老大确实将田地出让。

    而最耐人寻味的是那糖葫芦小贩的证词。据小贩说,那书吏的小女儿喜欢吃他家的糖葫芦,后来他跟那书吏也熟了。几个月前,书吏带着他姑娘买糖葫芦的时候说了,有人给了他一大笔钱,资助他四处游学,只要他一年内不要回京。再往深里问,书吏却连连摇头,闭口不答······

    ······

    堂上危襟正坐的三位大人纷纷在心底抹了一把汗,岭南王子啊,您是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没个眼色不知道京城的水深浅呢,还是诚心想把我们这些老骨头全拖下水?有必要把事情挑的这么明白么?您就不能先等我们结案了,再向皇上上一道奏疏,再谈一谈书吏的问题么?您这分明是要把党争权斗挑明白的节奏啊!

    这事儿是我们能掺和的么!

    江大人凌厉的眼光朝刑部陪审官一扫:你属下惹出来的幺蛾子,你自己收拾!

    刑部陪审眼角一耷,无奈的眼神飘回去:江大人,他名义上是我属下,可也是岭南王子啊。他给我面子叫我声大人,不高兴了摆摆皇亲王族的架子就能压死我咧!

    白大人同情的眼神淡淡地送去:知道是尊大佛还不供着,放他满大街溜达,不是自找麻烦么!

    刑部陪审委屈得差点儿泪奔:我哪知道他掺搅这件事儿来了呀,本来以为他就跟那些承荫封来挂名儿的子弟们一样呢!本来么,想在官场里混一番名头的人,怎么会来六部这样有名无实的地方!

    白大人的眼神一下子意味深长了起来:你说,他是不是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江大人严厉的眼神截断两位陪审的交流:二位,甭管他打的什么主意,咱先打发了这个祖宗,把自己摘干净再说吧!

    ······

    刑部陪审干咳一下,正色对江大人道:“大人,依下官之见,此事果然疑点甚多。事关重大,不如暂且将人犯收监,再调查一番,隔日再审如何?”

    隔日再审,到时候是公审还是密审,还是先密审再公审,就给挑事儿的大佬们定夺吧。

    江大人沉吟一声,点头道:“有道理。”

    说着江申仲执起漆黑的惊堂木,“此案······”

    “大人!”江大人的话再次被没眼色的岭南王子打断,没眼色的岭南王子眉头轻皱,声音微沉,“天色尚早,此案轰动京城,为何不在宣化广场、众目睽睽之下审个明白?如此遮遮掩掩,为何!”

    “还是说!”杭离声音一提,盖过江申仲未出口的话,洪亮清朗的声音令乌压压围着几层的人群听的清楚,好像洪水决堤前那巨大的一声暴响狠狠砸进人心头,“还是说,此案背后的内幕,不便百姓知晓?”

    杭离眼光深沉凌厉,似乎直射心底。江大人到了嘴边的应对官话被狠狠一噎。好小子,这样心照不宣的话你也敢在上万百姓的面前喊出来,还真以为京城是你岭南啊!

    人群中哗地一声,爆发出一阵激烈的议论之声,好似决堤的洪水汹涌席卷而过。出过妘湘晴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当权皇后,明楚的言论一向开放。哪怕经过了千禧党禁的打压,也依旧磨灭不掉百姓们对朝廷宫闱秘事的探究与八卦心思······

    江大人脸色有些黑,杭离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身后是乌压压的人群。时间似乎在这一刻被拉长,金色的阳光打在杭离挺直修长的身上,衣袂轻轻被微风卷起,好像是矗立着的一座伟大雕像。

    “我们要真相!”人群中,不知从哪里响起一声疾呼,接着纷纷有人响应:

    “对!我们要真相!”

    “柳老太傅清廉耿直,乡亲们,咱们不能冤枉了老太傅的孙子!”

    “对!”

    “要真相!”

    “我们要真相!······”

    ······

    不论男女老少,无数人挥着拳头呐喊,齐齐挥舞的拳头好像遮天的墨云,滔天的愤怒铺天盖地而来,似乎要把宣化广场淹没。

    一瞬间舆论的风向倒了个头,好嘛,现在想起来柳老太傅清廉耿直了。

    三位主审脸色都有些难看,再看不出杭离是诚心地拿此事做文章,就白在官场上混这么些年了。

    三位三位主审对视一眼,江申仲用力敲敲惊堂木,“肃静肃静!”

    然而群众的怒火不是这样容易平息的,几处百姓吵嚷着、推搡着,甚至几乎要突破差役们拉起来的防线。

    “都肃静!”眼看事态即将失控,江申仲脸色铁青,刷得一下站起来,大喊。

    杭离静静地看着三位审理官员着急地呼喊官吏平息事态,抬起右手轻轻一翻,比了个“暂停”的手势——

    “乡亲们!大家冷静,杭大人肯定还大家一个真相!”

    “这位大人是好官,咱们得相信他!”

    ······

    随着杭离的手势,奇迹出现了。

    人群中又爆发出了几道高呼,虽然声音隐约有点儿耳熟;推挤的最厉害的几处百姓也不推挤了,反而转身劝说后面的百姓冷静······

    群众们爆发的情绪似乎一下子降了下来,事态也得到了控制,只是三位大人的脸色更加难看······

    “相必三位大人皆乃清廉刚正之辈,”杭离不以为意,上前一步,正色朗声严厉质问道:

    “如何能任真凶逍遥法外!”

    “如何能让柳老太傅这样耿直之臣、社稷肱骨,受辱蒙冤、晚节不保!”

    “如何能上瞒皇上、下欺黎民,包庇真凶!”

    “如何能不给真正受屈的人一个公道!”

    “如何······”

    “好了——”江申仲拿白棉帕子抹了一下额头,太阳西偏,天气却更热了,浑身上下热汗一阵、冷汗一阵,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如何不能秉公办理,还百姓一个真相!”

    杭离不理,声音一扬,丝毫没有停顿,继续道,“还请大人彻查此案,否则若激起民愤,又当如何!”

    杭离说完抬头直视江申仲,幽深锐利的眼神毫不避讳地传达出一个事实:如果今日不能让我揪出来幕后主使,民愤是肯定会激起来的,民变肯定是会闹起来的。

    江申仲,宣化广场上闹出民变,你担待得起么!

    杭离目光坚定,修长笔挺的身姿好像依海巍峨雄伟的厚山,浑身散发着一种寸步不让的气息。

    江申仲喉头滚动一下,再次抹了把汗。宣化广场上闹起民变,他担待得起么?铁定担待不起啊!事到如今,他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江申仲长长一叹,手上一松,惊堂木“啪”地一声轻响,侧着一歪落在案上。

    杭离眸色一深,广袖合拢,躬身道:“多谢大人。”

    杭离径自走到田老大等人面前,西斜的太阳把他的影子拉的两人多长,正罩在瑟瑟跪着的田家众人头上。

    “田老大,”杭离沉声开口,声音里带着身为岭南王子与将军的威压气息,“你说是柳过寻衅在先,仗势欺人,强占民田,最后将你儿子打残致死,是么?”

    “是······是。”

    “田老大,”杭离忽然抱臂,放缓了声音,问道,“你可知诬告他人,在《大宁律例》里头,如何判处?”

    不待田老大回答,杭离又冷声道:“充作苦役,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那么,以毁坏他人名誉为目的,诬告朝廷命官及亲属、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如何判处,知道么?”杭离微微倾下身子,眼神锐利,声音微沉,“从严、加倍论罪。”

    田家媳妇闻言,身子一软,倒在了地上。

    田老大身子抖得像筛糠,杭离上前一步,继续沉声逼问:“现在,你还坚持你的说法么?”

    “草,草民·······”

    “田老大,你想清楚了!”杭离厉声又道,“若是你担上了这个诬告罪,那便是此案主犯!如果有人胁迫,”杭离一顿,“那么,你是从犯,念在你揭发有功,功过相抵也并非不可能······”

    “有人胁迫!”杭离话音未落,一旁的一个田家嫁出去的姑娘喊道,“官老爷做主啊,有人给了我的衙(父亲)一大笔钱,有人要挟我们告状的呀!”

    “是是是,”一旁也有个男人附和道,“原本田表弟已经发丧下葬了,后来二姨夫又找到我家,说要陪他一同来闹。给我家好多银子······”

    ······

    一时间众闹事的邻居亲朋纷纷承认,包括有人半夜无意看到了城里来的大官人在田老大家如何密谋······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压过一阵的议论谩骂之声,甚至有人拿出了本来打算结案之后扔柳少爷的臭鸡蛋烂菜叶,迫不及待地向田老大砸去。

    只不过百姓的准头有些欠佳,一个散发着*气味的臭鸡蛋直杭离袭来,杭离机敏地身子向旁一侧,皮上干着鸡屎的鸡蛋擦着衣角而过,啪的一声碎在地上,白色蛋壳里蛋清蛋黄粘稠的调在一起,在洁白的汉白玉地面上慢慢淌了一地。

    杭离微微蹙眉,后退半步,皱眉沉声道:“田老大,事到如今,你还不招出幕后主使么!”

    田老大身子一瘫,后脑上还挂着根烂菜叶,面如死灰,“草民招,草民招······”

    “是谁?”

    “是······”

    “皇上口谕——”

    远远地响起一道太监尖细的高呼,夹杂在百姓乱哄哄的议论声里,不甚清晰,以致多数人都未曾听见。

    杭离眼光一暗,暗中手势一打——

    “咱们得给老太傅讨个公道啊!”

    “乡亲们,咱们不能让这群贪官们陷害忠良啊!”

    ······

    人群中再次爆发出数道大喊,众人纷纷响应,瞬间把那太监又一声“皇上口谕”淹没。

    “谁!”

    “安······”

    “咔哒咔哒——”

    整齐统一的脚步声踏在洁白的地面上,铿锵有力,只见一队乌衣禁卫军百十来人,排成四路纵队,小跑而来,金色的阳光映在缀着红缨的精钢头盔上,反射出一片好像要晃瞎眼睛的灿灿金光。

    这下子不少人看见了,禁卫军护拥下的太监再次拉长了腔高呼:“皇——”

    “安什么!”杭离置若罔闻,俯身厉色质问。

    “上——”

    “安国——”田老大声音发颤。

    “口——”

    “说!”杭离眼神透着狠色,声音急促。

    “府!”

    “谕——”

    “微臣接旨,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最后一个字落下,杭离几乎同时身子一转,撩起袍子跪下,呼声与上万百姓和一众官员汇在一起,凝成一种雄厚、低沉而响亮的声音,低低地盘桓回荡在宣化广场洁白的地面之上。

    “皇上口谕,”手执拂尘的中年太监微微抬高下巴,慢声道,“朕闻柳过一案另有隐情,着审刑院将一干人犯人证收监,细加查访,另日重审。钦此——”

    杭离眼光一沉,随众人一同叩头谢恩领旨。

    江申仲等三位官员齐齐长出了一口气。妈吔,京官儿不好当着咧,打酱油的也能打破酱油罐儿,染得一身黑哩!

    杭离默默地退回刑部同僚的队伍里,对于同僚们投来的各种目光安之若素。

    禁卫军上前,要将一干人等收监,被挑起怒火的百姓们自然不愿意,纷纷大喊着还我真相。一时间臭鸡蛋与烂菜叶齐飞,几个站得近的官员躲闪不及,也被砸了一身一脸。

    太监眉头一皱,掐着兰花指高声尖叫道:“干什么干什么!这都是做什么!要造反吗!禁卫军何在!你们干什么吃的!”

    几个禁卫军士兵相识一眼,硬着头皮嫌恶地冒着“蛋雨”架起田老大。

    田老大惊恐地挣扎着,面容扭曲,大喊:“军爷,军爷不是草民呀!草民是一时鬼迷了心窍!不,草民是受人胁迫的呀!是安国公府!是安国公府的幕僚,叫那什么的,军爷,官爷,你们可以去查呀!······”

    百姓们又哗啦地发出一阵议论。

    “都作死么!”太监尖着嗓子,颤抖的手指指着田老大,惊叫,“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他嘴堵上,由着这老狗乱吠!”

    ······

    禁卫军押着田老大一家离去。没了人犯,参与公审的官员们也直接各自散去。刑部的那位陪审临走时还深深地看了杭离一眼,杭离微微颔首以对。陪审一叹,没说什么。

    “安国公府······”

    杭离从官署回到岭南王府,站在院子里雕花的回廊之下默默念道,望着最后一缕缓缓坠落檐宇的夕阳余晖,好像忽然觉得有一丝清凉的风吹拂而过。

    安国公府,他默念。当真是安国公府在背后作祟么?果然是迷雾重重啊······

    “公子,”魏小五几步跑过来,附在杭离耳边,低声道,“剩下的银子已经交给钱疤脸了,只是钱疤脸说,以后再不敢接公子的生意了······”

    “哦?”杭离眉头轻皱。

    “是。钱疤脸说,本来与公子谈的时候,以为只是帮柳少爷脱罪,就应下了这桩生意。却不想竟然牵扯进党争。他说,他做人讲的就是信义二字,毕竟先前答应了公子,不能反悔,便提着脑袋按着公子的交代布了这一局。只是公子······所以公子以后的生意,不论多大价钱,他都不接了。银子重要,身家性命更重要。”

    杭离沉吟一声,越发觉得暮色暗淡,晚风微凉。

    “他不接,那便罢了。”杭离思索道,“想必此是之后,咱们在京城,也有一片立足之地了。毕竟······”毕竟,以后也用不到了。

    杭离说的没错,此事之后,他不但有一片立足之地,而且是,好大、好干净的一片立足之地!

    一夕之间,宣化广场万人目睹的公审大会瞬间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而那位不惧权贵、仗义执言、为柳老太傅洗去一身污名的杭大人更是成为了京城百姓心中伟大的英雄,正义的化身。他那一身合体端正的官服,身姿挺拔修长,容貌英俊,衣角微扬,沐浴在金色的日光下,义正词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宛如武帝在世、景帝重生,化身为众人心底一尊不朽的丰碑······

    又过了一日,这位杭大人的出身也不知从哪个知情人嘴里说漏了:岭南王子!

    一时间,另一阵舆论风波再次席卷而来。

    杭离更是成为万千平民少女们心仪的对象。掷果盈门,因为杭离出门从来不坐车······

    为什么没有世家小姐?不不,和矜持没关系。因为每个世家都在拿杭离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儿女:看看,不知进退,出一时风头又如何?看着吧,早晚也得落得跟他二舅、先前的那位太子太傅一个下场!

    但是清流一派却非如此。千禧党禁之中,清流一派受到的冲击虽不如寒门大,却因半数清流官员同时也是寒门出身,而且党禁之始便率先拿清流开刀,因而亦很是低迷了数年。今年虽略有起色,却又因柳老太傅退隐再次被狠狠打击,甚至有人悲观地断言:清流的最后一根砥柱,也折了。

    所以,杭离的出现无疑是清流日暮前最后一丝光明。于是毫无疑问的,杭离刹那间被划分、被推举、被尊崇、被成为了清流又一根擎天之柱。一时间对杭离的赞誉,甚至超过了当年被合称为“五大支柱”的许老太师、柳老太傅、杜太子太傅、邱翰林学士、邰左御史等人声名。

    ······

    历来党争权斗,向来迷雾重重,谁又说的清呢?

    明楚历1008年,九月二十三。

    公审结束的当晚,京城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一下子便驱赶了接连数日异常的烈日高温。

    有老人说,这是老天爷在看着呐!柳老太傅被安国公府的奸人陷害,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这是在警告大家有冤案啊。幸好有岭南王子挺身而出讨了个公道,要不然呐,指不定又要遇上三年大旱啦!

    有了这样的说法辅证造势,杭离金光闪闪的名声瞬间又拔高了一层。于是岭南王府阔气沉肃的牌匾似乎一下子也和蔼可亲了起来。

    只是众人心目中正义之神一样的岭南王子,如今的日子,却不如众人想象的那样顺心遂意。

    杭离跪在光线昏暗的书房里,脊背挺得笔直;

    岭南老王爷被气得浑身发抖,下颌花白的桃形胡子一颤一颤;

    杭震搀着老王爷,一手抚在他背上为老王爷顺气,劝道:“父王您这是何必,三弟到底年轻,做事思量不周全······”

    “不周全?”老王爷一声暴喝,瞪眼怒道,“不周全他能翻案!不周全他能鼓动起那群刁民!不周全他敢跟安国公府对着干!”

    老王爷食指对着杭离,手上青黑色老筋突起,嗓门洪亮,“你这个不孝子!说!你去刑部,是不是就是打着这个主意!好啊,本王是瞎了眼睛!没看出你居然!你居然······”

    “父王!”

    “父王!”

    眼看老王爷有一口气堵着提不起来的样子,杭离杭震两兄弟急忙喊道。

    杭离膝行两步,却陡见一方墨黑石砚呼啸着迎面破空飞来,杭离一惊,身子猛然向后仰去。墨砚擦着右边半个脸颊而过,一瞬间甚至看见砚台里漆黑的墨水映出的同样漆黑的瞳孔,瞳孔里有放大了的砚台的倒影······

    “啪!”

    石砚跌在地上,瞬间摔得四分五裂,地面被撞出了一个小小的坑洼,漆黑的墨水淌出,浸染了粉碎的石末,顺着地上裂开的缝隙一丝丝渗进地里······

    杭震脸色一白,忙把宽大的书桌上的玉石镇纸、笔架等物拂到一旁,侧身站到老王爷偏前方挡住,劝道:“父王您先冷静,三弟或许只是一时糊涂受了人利用,您先冷静,让三弟把事情好好讲一讲,行吗?”

    杭震说着给杭离使了个颜色,杭离一默,低头沉声道:“没有人。一切都是儿臣自己策划的。请的是四角巷的钱疤脸,所有的证人、混在人群里挑事的百姓、还有田家开始认罪的那几个亲戚,都是交给钱疤脸打点安排的。”

    “混账!混账!糊涂!”老王爷连声骂道,“闹成这样,连给谁搭了桥、开罪了谁都不知道!你混账!知不知道,现在你被多少人盯上了!知不知道,咱们岭南因为你受了多大牵连!清流擎天之柱!呵呵!这名声好听!以为你命硬么!许老太师、柳老太傅、杜温德、邰应山,哪个不比你吃的饭多?哪个不比你资历老!许老太师那是贞帝朝的元老!江北的昌和太上大长公主、皇上的姑奶奶都要尊他声老师!柳老太傅四朝元老!杜温德当年岭南在岭南如何人物?门生遍天下!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跟着这样搀和?你以为这里是岭南,随便你如何是么!”

    “父王!”杭离眉头紧皱,眼睛如墨却明亮,抬头分辩道,“难道父王以为咱们岭南龟缩在京城就能坐收渔利了么?孩儿入京这两个月来,看到的是武将被一轮又一轮清洗,看到的是平王府半月间覆灭,看到的的军队换血之后有人又把目标转向了文臣之首,看到的是有人在幕后,不断挑拨我与二哥反目夺嫡!短短两个月,金小公子、何家少爷、广平候世子,旁敲侧击,挑唆我与二哥成仇!父王,孩儿不相信二哥没受过某些人的挑唆!孩儿承认,孩儿入京前拜访许老太师,受了很多提点。父王,如果咱们继续龟缩躲避,一旦朝中的幕后之人完成清洗,下一个目标定是咱们岭南!不破不立,咱们必须把死局打破,打断幕后黑手的计划,咱们才能找到出路······”

    “糊涂!”老王爷厉声打断,“你也知道幕后之人下一个目标才是岭南?那你急的什么!偏要这时候淌这一滩浑水?”

    杭离眼光一沉,父王根本没听懂他的意思!军队清洗的手笔那样大,幕后人却连影子也没露出一丝,难道不能证明他们的势力有多么大么!或许等到他们清洗干净了,也不会伤及元气。况且幕后之人已经控制了二哥,他们岭南还能支撑到几时?若是那样,到时候,他岭南又如何与之抗衡!

    “父王······”杭离又要分辩。

    “你闭嘴!”老王爷根本不听他的话,抬手在书案上一扫,抓起杭震慌忙挪开硬物时遗漏的一支笔,猛地掷向杭离,“滚!你给我滚!岭南没你这样糊涂的混账!”

    蘸着墨水半干的笔尖擦过额头,唰地在脸上擦出两指宽的墨痕,墨迹下隐隐有血丝冒出。杭离脸色却比一团渗着血丝的墨团还难看,袖子下的双手紧紧攥着。

    “你还愣着干什么!滚!给我滚得远远的!”老王爷暴怒大喊,二门外的小厮不约而同地揉揉耳朵,目光悄悄地探头向书房瞟来。

    老王爷暴怒,跳起来推开杭震要去拿近一尺长的镇纸。

    杭震急忙抱住岭南王,一边劝着一边冲杭离喊道:“三弟你快走吧,父王在气头上,你说什么也没用!”

    “二哥······”

    “大杖则走懂不懂!”

    杭离眼底闪过一丝暗芒,轻轻点点头,起身大步离开。余下杭震安抚暴怒的老王爷。

    杭离滚了,真的滚了。正如岭南王所说,滚的远远的。

    杭离受到了皇帝的特别接见与嘉奖,大宁皇帝高度评价了杭离刚正不阿、正直无畏的品格气概,表示大宁王朝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勇士义士,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杭离”出现,号召百姓、官员们积极向杭离学习······

    接着皇帝陛下在谈话中了解到,杭离曾有意从军。皇帝陛下十分欣慰,皇帝陛下十分感慨地说:“现在愿意从底层做起的世家子弟越来越少了······”临别前,皇帝陛下特意嘱咐了随从太监,一定要切实落实好杭离文职转军职的工作······

    亲切友好的谈话结束后,勇士义士的杭离很纳闷,他什么时候告诉皇帝陛下他有意从军了?

    但是,这个问题,是需要大家意会的。

    在皇帝和某些人的特意关照下,杭离升级调任,文职转军职,任央中军驻顺昌府防御营七品武义郎。各方面的批文下的飞快,所有绿色通道大敞,好像在送一尊瘟神似的······

    杭离被远远地踢出了京城的权力中心,临走的那天只有吴玉藻等几位年轻的清流之臣送行。

    柳老太傅似乎是打算放手到底,对杭离经历的风波不闻不问。甚至连杭离因此远远被排挤到了顺昌府,也无动于衷,连派个人来送行一下意思意思,也没有。

    长亭,古道,夕阳西下,芳草连天。一壶清酒,几盏浅杯。人影在橘红的余晖下被拉得长长的,衣袍被萧瑟的秋风吹起,微微飘扬,无限萧索······

    失败了?结束了?

    不不不,开始,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杭离的离开并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斗争的开始。因为,在他离开的当晚,岭南杜氏新一辈的年轻人,纷纷快马加鞭,赶赴到了京城。

    除了还在寻找杜珃的四少爷杜玑,其余的几位少爷,大少爷杜瑀、二少爷杜玠、五少爷杜玬、七少爷杜琅纷纷赶赴京城。寂静的深夜里,一声声骏马的长嘶响彻一座不起眼的小客栈之外,灯火明灭,人影晃动,似乎风声也在这一夜里压抑着紧了起来。

    安国公府的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传旨的太监没拦住田老大最后的一声求饶的指证,让宣化广场万名百姓听了个清楚。一时间所有的屎盆子全扣到了安国公府的头上,铺天盖地的骂声裹挟着滔天的民愤而来,此外还要应对来自清流一党与御史们的轮番弹劾。虽然皇帝未在朝堂上对此有何明面上的表示,大多数世家表面上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间歇性失聪,但是御史台与大理寺却已联合对安国公弹劾平王豢养私军一事展开了秘密的复查······

    调查?平王都下狱了,私军都或是充入神策军或是解散回家了,板上钉钉的事情,还复查个啥?

    所以说,弄权的人办事儿,向来喜欢挂羊头卖狗肉的。至于究竟要调查什么,估计也只有御史台、大理寺的大佬们,和背后下旨的人清楚吧······

    明楚历1008年,九月二十七。

    这一天,从第一缕金色的晨曦划破浅青的天空,将道道长窄的云霞映得明亮灿烂的时候起,京城里依次发生了这些事情:

    小小的客栈斑驳的木门开了一扇,杜家的四位少爷衣冠齐整,备上薄礼,拿着拜帖,纷纷走向杜温德生前的故交门生的府邸;

    仁明殿的朱红油漆的宫门大开,四五个白发苍苍的太医叹气摇头地垂首挎着药箱走出来,隐隐能听见殿内年轻的鄢皇后垂泪啜泣的声音;

    在年轻貌美的妩媚嫔妃服侍下更衣的皇帝陛下,隐隐约约听见外面有人向大太监秉事:“皇后娘娘说太子殿下的情况······昨儿又高烧了一整夜······迷迷糊糊地······”“兵,兵”,想到六岁的大儿子迷迷糊糊不断重复的字眼,修着两撇小胡子的皇帝瞳孔一缩,心底又犯起了嘀咕;

    然而就在他心底嘀咕的时候,门外忽然响起一阵乱糟糟的吵闹:

    “皇上!皇上!······”

    “淑妃娘娘,您不能进去呀!······”

    “你让开!狗奴才,耽误了太子殿下的病情,你担待得起么!······”

    “皇上,臣妾冤枉啊!淑妃姐姐,妹妹何曾招惹过你!你何苦如此陷害妹妹啊!······”

    “诶,贤妃娘娘!······”

    ······

    安国公府的世子紧绷了几天的脸色终于有了喜色,迫不及待地跑到了老国公跟前报喜:“祖父,太好了,外面的传言终于平息下来了!······”

    老国公脸色却突然一阴,苍老的声音里有一丝小心的颤抖:“知道是谁出的手么?”

    世子迷茫地摇摇头:“不知道啊。”

    老国公龙头拐杖一丢,浑浊的老眼里瞳光一散,跌坐进黄花梨的太师椅里,“果然啊,到底是谁给谁做了衣裳······报应啊,报应。他们果然没死心啊······”

    “祖父······”

    老国公忽然反握住孙子的手,像是溺水的人紧紧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急促道:“快,快!你快让你媳妇儿进宫,找你四妹,告诉她······”

    “咔哒咔哒······”

    老国公话没说完,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禁卫军铿锵有力的小跑声传来,锃亮的铁铠上的铜扣整齐地甩出清脆的节奏。

    “圣旨到——”

    ······

    太监特有的尖细阴冷的声音飘荡在寂静得有些诡异的安国公府里,“陷害忠良”,“暗施巫蛊之术”,“谋害太子”,“阴损圣体”,“下狱”,“待审”等等几个零零星星的词语穿过挂着晶莹的水珠的翠绿的树丛枝桠,轻飘飘地盘桓上朱红的廊柱,游荡在一块块鱼鳞似整齐叠列的橘黄色屋瓦上。像是一只耐心十足的蜘蛛,吐出一寸寸轻极细极的透明蛛丝,在微风里颤动,一根根蔓延着织成一张薄密的蛛网,一丝不落地包裹起这座富丽堂皇的府邸。

    片刻,如狼似虎的禁卫军不由分说地开始抓人抄家,男女老少的哭泣声、尖叫声、求饶声,四散奔逃的杂乱声,禁卫军呼和声,瓷器碎裂声、翻箱倒柜声······

    眨眼间,原本有序华丽的府邸瞬间一片狼藉。朱漆彩绘的屋檐下扑棱扑棱地惊飞起几窝燕子。燕子在乱哄哄的院子里飞转了几圈,翅膀一扇,黑色的小尾巴一剪一提,纷纷轻巧地越过黄橙橙的琉璃瓦的屋檐,向南边湛蓝的天际飞去······

    安国公府的骚乱在继续着,临近的几座府邸偏门开了条小缝,前前后后悄然探出几批伶俐的小厮,奔走在相熟的世家内臣的府上打探消息;

    金昱小公子坐在一家颇大的酒楼二层的单间儿里,抱着一块肘子大快朵颐,吃得满手流油满嘴流光。金小公子不时地抬头向窗外瞟上几眼,直到看着禁卫军押着一批男女老少穿街而过······

    金小公子眼底精光一闪,嘴角一勾。扔下啃了一半儿的酱肘子,掏出雪白的帕子擦擦手嘴,执起桌角的扇子哗地打开在胸前潇洒地摇着,欢快满足地自言自语道:“过瘾,真过瘾!哈哈,果然是胃口大开啊!吃完了,走喽!”

    安国公府的热闹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逐渐平歇,彼时从安国公府大门前到审刑院大牢这一路上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堵了无数蜂拥而来看热闹的百姓,对着如丧家之犬一样或是迷茫或是惊恐的安国公府家眷指指点点······

    而离安国公府不远的一座略显古旧的府邸里,青石板掩映在碧青的绿草间,凹凸里有点点暗青色的苔藓,是前几日的小雨过后冒出来的。

    苍翠的竹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鄢霁身着一身月白的袍子站在小竹林下,似乎白色的衣料上染上了竹子浅浅的透亮的青绿色。

    安国公府里的嘈杂声隐隐约约地传来,两只黑色的燕子轻捷地斜着身子从竹子梢头掠过,似乎带来一缕清风,竹叶也簌簌地作响。

    “鄢四少爷······”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搓着手,小心地开口,“那个,我······”

    “等风头过了,我自会派人送你走。”

    “诶!是!”那男子逢迎地笑着,连连点头,“多谢四少爷,嘿嘿······”

    若是安国公府众人再此,定会大呼着揪住此人不放。此人,不是那个被田老大指证的那个安国公府的幕僚又是谁?不想审刑院、大理寺及安国公府众人翻天覆地遍寻不到踪迹的、半个多月前“还乡”失踪的人,竟然就躲藏在一府之隔的鄢府里!

    不远处一个箭袖乌衣、面色微黑的二十出头的侍卫小跑而来,鄢霁眸光一凝,安国公府的幕僚猛然住口,很有眼色地告辞离开。

    “少爷,查到了,是钱疤脸出的手。”蒋衍抱拳一礼,扶住腰间跨刀,沉声禀报道。

    鄢霁眉心微不可查地一蹙,“杭离出钱,钱疤脸做事?”

    倒是他疏忽了,只派人紧盯着京城里各个世家、命官的动静,不小心漏过了钱疤脸这样的小鱼小虾,竟叫他钻了空子。

    “是。”

    “可有人引带?”

    “没有。杭离从赌坊找到的钱疤脸,用的是九十九两的暗号。”

    鄢霁一讶,看向蒋衍,“竟然是圈内的人?”

    “杭离未曾透露。”

    鄢霁沉吟一声,手指慢慢揉捻。这倒是更奇怪了,以为杭离背后的是清流,最不济是寒门。但是清流一派向来眼高于顶,最看不上钱疤脸这样的市井混混;寒门,寒门中人若联系钱疤脸,另有一套方法。难道杭离身后的也是世家?难道,真是苏家?······

    鄢霁想着又自嘲地摇摇头,怎么可能?

    那么,会是谁呢?

    ······

    历来党争权斗,向来迷雾重重。几方势力各自编织出一张张巨网,张张相连,环环相扣,几番纠缠,不知是谁的罩住了谁的。

    鄢霁控制杭震,借杭震之手,排挤打压杭离,间接控制了岭南;借安国公的手扫清了平王一党;借双月异象携手金家清洗了军队势力;借柳过一案逼清流支柱让位,狠狠打击清流一派;借柳过翻案一事,令安国公府声名扫地,与清流寒门士子结怨;借后宫之争彻底铲除安国公一府,而因柳过一案,寒门清流甚至于百姓,竟无一人愿为安国公府伸冤,甚至个个拍手称快······

    如此一来,平王府、安国公府、清流,南宁皇权最后的四大支柱,轰然间倒塌了三根——

    还有一根,那是身为外戚、羽翼已丰、权倾朝野的鄢家······

    只是在他的计划里,会有人为柳过翻案,但万万没想到,那个人,会是个京城八竿子打不着的岭南杭离。

    杭离虽被驱逐出了京城权力斗争,却得到了莫大的好处。“清流擎天之柱”的名声加上前太子太傅、一代鸿儒杜温德外甥的双重身份让众人再一次注意到了他身后的岭南杜氏。杭离的离京,与其说是被驱逐,不如说是他主动为身后的岭南杜氏让路。有他在前开路,岭南杜氏神采飞扬的年轻一辈,集体上京却竟几乎未受到任何阻力。尤其是清流寒门两派,对他们的到来更是欢迎之至,恨不得奉为上宾,甚至杜瑀、杜玬二人在几个清流臣子的力荐之下,获得了实权之职。

    杜温信晚年每每回忆起这一节,都会无比感慨地说:“当年,若非有那件事,若不是有陛下开道,杜氏子孙入京之后,至少要多奋斗五年······”

    五年?在如今这样瞬息万变的京城里,天知道五年之后,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被发配到央中军驻丹阳府防御营的杭离,心底亦明白,丹阳,他呆不了多久······

    只是此时杭离还没想到,这个“不久”的情况,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各方势力纠缠,层层暗流涌动。

    但是即将,一粒从千里之外的琉璃山飞射而来的石子,会重重砸进暗波汹涌的水面,炸出滔天水浪。无论是执棋者,还是局中人,或是旁观者,所有人,都会被突如其来的骇人变故,打得措手不及······

    浅蓝的天空上,几片浅浅薄薄的云彩慢慢地飘移,连成一片。

    暂且让时光倒流,云彩四散分离,消散成一缕缕水汽降回河流树林,最终有一滴,凝成一滴汗珠,从杜嫣苍白的额头上滴落······

    明楚历1008年,九月二十。

    正午的太阳火热刺目,晃得人抬抬眼皮都有些酸涩吃力。背后的大山岩石好像被炙烤了的烙铁,地面也是滚烫滚烫的。

    杜嫣无力地伸出胳膊,反手探上额头,只觉得额头也和地面一样滚烫,也不知道是被毒辣的太阳晒的,还是当真发了高烧。

    杜嫣舔舔发白干裂的嘴唇,舌尖有被翘起的干皮划拉过的感觉。杜嫣轻轻动了动嘴唇,牙齿一扣,把干皮一扯,又“噗”地一下吐掉。难受的想死······她第二十六遍在心底念叨过这一句话。

    但是,她不能死!要活着,逃出去。大家都等着她,盼着她,她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呢?

    杜嫣心底二十七次叹气,手指有些发颤地端起粘糊糊的粥,另一只手接过碗边上搭着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揉成的饼子。吃吧,再难吃,能有药难喝?杜嫣在心底安慰自己,想想鄢大混蛋吧,他说,漏了一滴,就再喝一碗。于是,她不是也把那一碗碗的冲鼻的苦药汤子也一滴不落地喝了?

    拿着饼子的手揉了揉似乎揪扯着发疼的胃,杜嫣闭上眼睛,准备一口气把“粥”灌下去。

    “哎,杜微,你怎么还没吃完呀?”

    小猴子抹着头上的汗珠走到杜嫣身边,顺手一甩,几颗汗珠飞溅,一滴擦过杜嫣笔尖,正落在粥里,另有一滴落在饼子上,瞬间染深了那本就斑斓的饼子上小指甲盖大小的一块儿地方,毒辣的日光一晒,留下小指甲盖大小的一块浅白的结晶。

    杜嫣胃里一阵翻涌,再也吃不下去了。

    搁下破碗,饼子还搭在碗沿上,杜嫣摇摇头,有气无力道:“我不饿。”

    “你不饿?”小猴子坐下,看看杜嫣,看看杂粥,咽了口唾沫,惊讶道,“我觉得都没吃饱呢!你居然不饿?”

    杜嫣点点头,多年的训练让她轻易从小猴子眼里读懂了他的心思。把碗轻轻推了推,杜嫣道:“我饭量一向小,你吃吧。”

    “那,那我,我真吃啦?”小猴子小心地看着杜嫣。

    “嗯,你吃吧。”

    “哎,嘿嘿,谢谢。”

    小猴子端起碗,哧溜哧溜地吸了起来,一边还啃着饼子,吃得津津有味。

    杜嫣看着他吃得挺香,脑子忽然里蹦出几个模糊的画面。

    似乎很小很小的时候,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时,娘亲也带着她挨家挨户讨过饭。有次她跟着巷子里其他孩子一起跟一条野狗抢食,抢到了一只烧鸡,最后她还分了一个鸡翅膀。她开心地跑回家,把鸡翅给娘亲,娘亲却骂了她一顿:“你是个人!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是个人,就要有做人的尊严!如何能与野狗争食!······”

    娘亲教她,第一不吃嗟来之食,第二不与恶狗争抢。

    从那以后,她就记得,她是个人,有些事情,是个人,就不能做。

    所以娘亲带她讨饭的时候,也都是像个人一样讨饭。娘亲宁愿给有钱的人家洗上半天衣服换几个杂面窝窝,也不会让她去酒楼后面的泔水桶里扒一只客人没动几口的烧鹅。

    胃里又隐隐作痛,好像小时候,能吃到像这样的粥糊糊和饼子,已经是再好不过的美食了。杜嫣苦笑,她这胃口身子,当真是被红袖楼养金贵了。

    小猴子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些什么。杜嫣想起小时候的事儿,脑子里乱哄哄地一片,也没听清。

    “嗨!”一个挽着袖子的老监工走来,他腰里缠着一条鞭子,挽起的袖子下露出略显松弛的古铜色皮肤,脸上的稀疏的几缕须发也都斑白,但这依旧不损他洪亮的嗓门,“俩伢崽子,不晓得更森搞事的时候不等炫牙白儿呦!”

    杜嫣抬头,却见老监工捋起裤脚坐下,“俩崽子,叽叽咕咕说啥呢!也给爷爷我说说。”

    “没,没说啥。”小猴子急忙摇头,紧张道。

    “你小子,看你吓的!”老监工忽然哈哈大笑道,“吃你的吧!”

    老监工说完看向杜嫣,头上的皱纹一深,“你这伢子,脸色怎么白的跟鬼似的?”

    杜嫣笑笑,声音有些无力,回答道:“可能是病了。”

    老监工叹了一口气,怀里掏出块小米面的饼子,用干净的棉布手帕包着。老监工把饼子递给杜嫣,眼角的皱纹又一深,道,“给你,吃吧吃吧。你这孩子,爷爷看你半天了!给你说,在这里,想活下去,头一条,吃好、睡好。你饿着肚子,下午怎么搞事哟!”

    杜嫣眼光一闪,有些犹豫地伸出手。小米混着白面,饼子烙得黄澄澄的,飘着淡淡的粮食的香味儿。许是一直贴身放着,还带着温热的体温。

    老监工把饼子往杜嫣手里一塞,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看着杜嫣,却又似乎是透过杜嫣看另一个人。

    “唉!”老监工长叹一口气,“要是我有个孙子,兴许,我孙子也快该有你这么大了。”

    杜嫣手里拿着小米饼子,下巴搁在膝盖上,静静地看着老监工。她知道,这个老人,不需要她插嘴,只要她听着,就够了。

    “诶,吃啊,你快吃。”老监工看见杜嫣拿着饼子不动,催促道。

    杜嫣点点头,轻轻咬了一口。

    老监工似乎满意地笑了,絮絮叨叨地又讲了起来:“原本我有个儿子的。孩儿他娘死得早,我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后来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聘礼都下了。我原想着,看着他成了家,再生几个娃,我算是对得起他娘了。我这辈子,也圆满了。可是谁知道啊,快成亲的时候,朝廷开始北伐,到处在征兵。我不叫他去,他还跟我急,结果这一去呀,再也没回来·····唉!”

    老监工又叹了口气,“我儿子不回来,我也不能平白耽误了人家姑娘不是?就退了亲。没过多久,那姑娘嫁到了村东头的李老五家,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看得我心底这个羡慕呦!唉!要是我儿子没去北伐,顺顺当当地成了亲,我孙子,该是和你一样大。诶,小子,你今年十几了?”

    金色的阳光映进杜嫣眼底,杜嫣眸光似乎一动。“十四了。”杜嫣啃着饼子,轻声道。

    “十四,”老监工把这个数字喃喃地在舌尖念了一遍,又道,“北伐完事的那年生的?”

    杜嫣点点头。

    “几月?”

    杜嫣咬着饼子摇摇头,道:“我娘走得早,几月份也忘了,姐姐说,该是初夏的时候。”

    “这样啊。”老监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长叹一声。

    桥头的监工重重甩了一下鞭子,吃饭的时间结束,又要开工了。

    地上三三两两坐着的疲惫的苦役们晃晃悠悠地抱怨着站起来,杜嫣微微皱眉,扶着山石撑起身子,也要跟着走过去。

    “唉,你这伢子,”老监工仰头招呼一声,“病成这个样子,还能上工么!”

    杜嫣也觉得自己脚步虚浮,像踩在棉花上似的。似乎比上午更严重了,她想,这样,或许真会摔下去。

    老监工摆了摆手,“回去歇着罢!我给你们带工的说一声。哦,生了什么病晓得不?爷爷给你弄些药。”

    杜嫣眼光一闪,微微点点头,“多谢差爷。胃病犯了,可能还发热。”

    “什么差爷!”老监工有些生气,“给你说了,叫我爷爷!”

    杜嫣微愣,便从善如流,眼睛轻轻一弯,轻声道:“是,爷爷。”

    “诶,这就对了!”老监工一乐,催道,“行了,回去歇两天。晚上爷爷给你弄点药去。”

    老监工说着站起来,嘴里似乎还念念叨叨地说着什么。

    杜嫣没听清,她倚在背后的山石上,头昏脑涨,眼前一阵阵晕眩。

    扶着山石,她知道,她现在必须回到营舍,休息,吃药。两天,无比宝贵的两天时间。她必须好起来,必须。必须,活着逃出去。

    ······

    历史与命运在此,悄然又到了座分水岭,默默地,转了个弯。

    历史太过厚重,这一节的分量太轻,不足以被明楚的书笔铭记,只会随着渐起的秋风,轻飘飘地便被吹散。但是不可否认的,没有老监工的仁慈,哪怕杜嫣满腹文韬武略,也敌不过此时,势单力孤之时,疾病与劳役的双重压迫。于是也不会有日后的琉璃山之变,便不会有浩浩荡荡的百万义军,不会有以后的一切一切,只会是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云雾翻腾的琉璃峡下,多了一缕,不知姓名的冤魂。

    大时代到来之前,最后一颗偶然的齿轮,终于启动,轻轻地扣上。杜嫣,鄢霁,金昱,杭离,各方的计划准备都已就绪,序幕,已悄然拉开。

    ------题外话------

    忘巫蛊之案了这一节的,返回第一卷看金家幺子那一章,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