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应接不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怎么不是,要不是怕他们疑心,我哥哥指不定直接拿下斗满仓的总号,也未尝不可。”
听婍姐儿掷地有声的一句,单晏也在片刻的思量后,不紧不慢点点头:“实则,说来也是没错。因为此刻二房那头的心思,恐怕早就不在这间米行咯!”
之前舅兄的来信上点明了两处,关于二房未必十分看重祖上传下的这个字号。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来那家米行是否将总号设在京城都不重要,而顶顶要紧的一桩,却是自家握有的上等良田,可否保证铺中的货源。
若说前朝那会儿,郑家是如何做到京城数一数二,便与名下为数众多的田园农庄脱不了干系。反观此时的国公府却是大相径庭,漫说是当年留下的田庄了,单以他们从大房那里强占到手的十数个远近庄子来看,已是十不存二咯。
原本在二房眼中,哪怕只是外城的中等铺面,只要市口不错便强过远郊的庄子许多。因为此前有老爷子的余威在,手中经营的商号也都一帆风顺,庄子里每年的产出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压根没怎么入他们两位的法眼。
实则,他们却哪里知晓,当年顺势将大房那仨姐弟送出了京城之后,二夫人身边几房陪嫁的下人,就开始在心中盘算起了好坏。若说自家这位主子吝啬的性子也都是心知肚明,可哪有人愿意放弃这眼看就要到手的管事位子?
所以,几乎都留着心眼不去那几处远离京城的庄子,就连近郊的田庄里,也是少有人问津。大家伙是打定了主意。要尽力留在国公府中,主子跟前听差才是最好。
如同当年婍姐儿曾小住过一段的京郊庄子上,那对管事夫妇俩正因斗不过别的几家,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暂时安置在此。
从那对管事夫妇的口中。便可逐一推论出二夫人的几户配房,如今已是占了国公府中几乎全部的好位置。就连之前被老爷子重用郭的几户家生子,也都一概靠了边。
要说对此实最耿耿于怀的不是旁人,却是后院里那位早已被半软禁在府中的太夫人。如今老国公爷先走一步,本该由她这个做婆掌着府里的大小事宜才对,偏生出了这么个既能干。又懂得运用手段笼络人心的贤惠儿媳,顶在前头档了自己的道,着实可气。
而且,还仗着当年的强占大房产业的功劳,硬生生把她这个嫡亲的老婆婆关在后院之内。想要出自己的院子倒是无敢阻拦。但要出国公府的大门走个亲戚,都是难如登天。就是每逢年节出去串门,也是一路都有她们母女几人陪同在旁,这日子实在是糟心的很。
如今给国公爷他儿子四处打点所需的花费已是不少,为了这些额外的支度她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就连儿媳妇悄悄寻了牙行,不停往外头出让铺面,也是早有察觉。只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在她看来,这家本该由她这名正言顺的太夫人主持大局,才是正经。更何况。这整日介的卖产业,她这个做婆婆的却没落着半分银子的私房,实在是可恶之极!
后院里的急得直跳脚,而国公府正院中的那位夫人,实则却不免有些忐忑。毕竟这般的只出不进,终究有坐吃山空的那一日。但自家这位国公爷却是个一味只知摆排场,好面子的大老爷。置于嫡长子更是有样学样。将自己父亲平日里的作派学得九成足,但一论起庶务来只怕就连如今已嫁作人妇的长女。还尚有不如。
心中哀叹却又不敢寻上门去,找自家闺女好生追问两句。因为她知道,眼下这时节女儿身为侧室,到底不如正经王妃说话掷地有声。
辗转不定,自然就会露出情急之象,着了自己的心腹在外四处探查行情,刚好被一直守株待兔的郑清如看在眼中。于是便开始酝酿如何借此机会,索性将郑家祖上传下的米行斗满仓夺了过来,方才是时机难得。
虽说他此刻还不知斗满仓对于郑家的意义,但脑海中自记事起便深知这家米行,在国公府两个摆在明面上商号中地位特殊。而且老爷子曾为了保证斗满仓的货源充足,放缓了合并近郊小庄子的速度,只在京畿境内的庄子上实施了此法,已达到缓解人手不足的尴尬。
自朝中再不似开国之初重武轻文起,拼命投靠功勋之家的庄户便日益减少,同样是功勋世家的国公府,也是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郑家本就是出了名的田产惊人,只是到了本朝开国之初,郑家的陆续转卖了不少田亩,以换取京城的商铺不少。一来是受了前朝的影响;二来,又何尝不是看到了其中的丰厚获利。
历来要想多挣银子,皆是农不如商。何况自家当初就是吃了这朝中无人的窘迫,而今却是摇身一变成了开国的元勋,更不是一般官宦人家可以比肩,对于这买卖上的事也是并不陌生。所以,便由当时的家主直接拍板,定下匀出一半的田产,逐渐换作京中的铺面便好。
至此后又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断扩展,才有了今日的庞大规模,只是谁又能料到,时至今日早先那些产业在累积了数代之后,如今残存的已仅剩不足四成的样子咯!
而同样遭受此等的命运的大房私产,也仅保留了不到六成,由此便可确定晋王府那头,直到如今尚未停手另觅别的钱袋子,依旧将国公府这头视作自己的银库粮仓。
正是基于这些推测,郑清如才会如此大胆,安排了人手日夜坚守斗满仓的几处库房与铺面。果不其然,还真叫他看出了端倪,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虽不能一举将总号拿下,可这一口气吞并了两间内城的铺面,已让他喜不自禁。
如今这内城之中,除那间尚未有可撼动迹象的总号外,斗满仓的铺面已是再无一处咯!本来这二房就从未将郑家的米行看得太重,刚好又遇上了手中缺现银,自然是先想到了沽出这家商号,与其同时也可以相应减少几个,甚至于十余处的郊外田庄,或许才是国公府那位主事之人的最终目的。
所以,此刻不抢在旁姓之人前头,将自家的祖产接过,更待何时?
“此刻,想必我哥哥早已将有间米行顺便开设了出来,而所用的铺面定然就是那间新到手的才对。”吃了口茶,婍姐儿是一脸的笃定。
同样这旁与其并肩坐定的单晏,亦是欣然颔首:“必是如此,铺子里原有的家伙什儿倒是不需搬动了,稍作清点便可重新开张,岂不省力的很!再别说,有间米行的东家本就来自南方,虽得多费些路费可这货源,却是绝对断不了!”
“别看我们这一片上,农户们大多只种两季稻,可再偏南些的地界他们却是雷打不动,一年三季。”
“居然还真有地方可打三季粮食的,你可曾亲眼见过?”
却见身边之人缓缓摇头,忙又点了点头,笑着接道:“实在不曾亲眼见过他们收割稻谷,不过从当地每年的产出总量上,却能看出些端倪。就算不是全部田地都可收获三季,也足有过半之数定然是种足了三季,只是那稻米的口感确实不如一年两季的好吃。”
谁知这句出口,倒是让单晏抬头苦笑了两声:“与那些食不果腹的贫苦之人而言,惟有填饱肚子才是首要之事,滋味好坏已不再重要咯!此时正值各方势力拉锯之际,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朝中派系之间,也正积极筹备所需物资,而这最要紧的便是……。”
“粮食!”
“没错,正是这一桩。所以此刻舅兄顺利接手斗满仓,才是一举两得,再好不过!”顺势也端起茶盅来轻啜了一口,重新放下后方才含笑继续往下:“如此一来,二房等同于将斗满仓拱手相让了,而且还是在前途一片光明之时,真正是鼠目寸光。”
“借此还可以肯定一条,那便是晋王那头只知道一味的索求无度,并未留给国公府任何喘息的机会,更不由得让我抚掌道一声‘活该’,分明就将二房视作了自家的银库了!”
“被你这么一提,真是如此。只不过一心盼着更进一步的那位国公爷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恐怕在其心中哪怕是自家多出些银子,买个高官回来又如何?总之郑家由自己开始转了科举之路,便是走得顺畅无比,还一举成了可上朝启奏的实权大臣,才是真正的光耀门楣!”
这旁更是朗声笑道:“娘子所言十分贴切,只怕那位还真是如此作想的。若是不然,这许多产业陆续被沽出转卖,他身为一家之主哪有丝毫不心疼的道理?”
然而,远离京城数千里之遥的小夫妻俩,却是不知晋王那头此刻正应接不暇,哪里还有功夫关心国公府这位心中已有了些许的动摇。
而同样应接不暇,忙得脚不沾地的那位,刚好就是正忙着四处寻求合适的买家,接手京城郊外那一众大小田庄的国公府夫人郑秦氏。(未完待续)
“怎么不是,要不是怕他们疑心,我哥哥指不定直接拿下斗满仓的总号,也未尝不可。”
听婍姐儿掷地有声的一句,单晏也在片刻的思量后,不紧不慢点点头:“实则,说来也是没错。因为此刻二房那头的心思,恐怕早就不在这间米行咯!”
之前舅兄的来信上点明了两处,关于二房未必十分看重祖上传下的这个字号。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来那家米行是否将总号设在京城都不重要,而顶顶要紧的一桩,却是自家握有的上等良田,可否保证铺中的货源。
若说前朝那会儿,郑家是如何做到京城数一数二,便与名下为数众多的田园农庄脱不了干系。反观此时的国公府却是大相径庭,漫说是当年留下的田庄了,单以他们从大房那里强占到手的十数个远近庄子来看,已是十不存二咯。
原本在二房眼中,哪怕只是外城的中等铺面,只要市口不错便强过远郊的庄子许多。因为此前有老爷子的余威在,手中经营的商号也都一帆风顺,庄子里每年的产出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压根没怎么入他们两位的法眼。
实则,他们却哪里知晓,当年顺势将大房那仨姐弟送出了京城之后,二夫人身边几房陪嫁的下人,就开始在心中盘算起了好坏。若说自家这位主子吝啬的性子也都是心知肚明,可哪有人愿意放弃这眼看就要到手的管事位子?
所以,几乎都留着心眼不去那几处远离京城的庄子,就连近郊的田庄里,也是少有人问津。大家伙是打定了主意。要尽力留在国公府中,主子跟前听差才是最好。
如同当年婍姐儿曾小住过一段的京郊庄子上,那对管事夫妇俩正因斗不过别的几家,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暂时安置在此。
从那对管事夫妇的口中。便可逐一推论出二夫人的几户配房,如今已是占了国公府中几乎全部的好位置。就连之前被老爷子重用郭的几户家生子,也都一概靠了边。
要说对此实最耿耿于怀的不是旁人,却是后院里那位早已被半软禁在府中的太夫人。如今老国公爷先走一步,本该由她这个做婆掌着府里的大小事宜才对,偏生出了这么个既能干。又懂得运用手段笼络人心的贤惠儿媳,顶在前头档了自己的道,着实可气。
而且,还仗着当年的强占大房产业的功劳,硬生生把她这个嫡亲的老婆婆关在后院之内。想要出自己的院子倒是无敢阻拦。但要出国公府的大门走个亲戚,都是难如登天。就是每逢年节出去串门,也是一路都有她们母女几人陪同在旁,这日子实在是糟心的很。
如今给国公爷他儿子四处打点所需的花费已是不少,为了这些额外的支度她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就连儿媳妇悄悄寻了牙行,不停往外头出让铺面,也是早有察觉。只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在她看来,这家本该由她这名正言顺的太夫人主持大局,才是正经。更何况。这整日介的卖产业,她这个做婆婆的却没落着半分银子的私房,实在是可恶之极!
后院里的急得直跳脚,而国公府正院中的那位夫人,实则却不免有些忐忑。毕竟这般的只出不进,终究有坐吃山空的那一日。但自家这位国公爷却是个一味只知摆排场,好面子的大老爷。置于嫡长子更是有样学样。将自己父亲平日里的作派学得九成足,但一论起庶务来只怕就连如今已嫁作人妇的长女。还尚有不如。
心中哀叹却又不敢寻上门去,找自家闺女好生追问两句。因为她知道,眼下这时节女儿身为侧室,到底不如正经王妃说话掷地有声。
辗转不定,自然就会露出情急之象,着了自己的心腹在外四处探查行情,刚好被一直守株待兔的郑清如看在眼中。于是便开始酝酿如何借此机会,索性将郑家祖上传下的米行斗满仓夺了过来,方才是时机难得。
虽说他此刻还不知斗满仓对于郑家的意义,但脑海中自记事起便深知这家米行,在国公府两个摆在明面上商号中地位特殊。而且老爷子曾为了保证斗满仓的货源充足,放缓了合并近郊小庄子的速度,只在京畿境内的庄子上实施了此法,已达到缓解人手不足的尴尬。
自朝中再不似开国之初重武轻文起,拼命投靠功勋之家的庄户便日益减少,同样是功勋世家的国公府,也是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郑家本就是出了名的田产惊人,只是到了本朝开国之初,郑家的陆续转卖了不少田亩,以换取京城的商铺不少。一来是受了前朝的影响;二来,又何尝不是看到了其中的丰厚获利。
历来要想多挣银子,皆是农不如商。何况自家当初就是吃了这朝中无人的窘迫,而今却是摇身一变成了开国的元勋,更不是一般官宦人家可以比肩,对于这买卖上的事也是并不陌生。所以,便由当时的家主直接拍板,定下匀出一半的田产,逐渐换作京中的铺面便好。
至此后又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断扩展,才有了今日的庞大规模,只是谁又能料到,时至今日早先那些产业在累积了数代之后,如今残存的已仅剩不足四成的样子咯!
而同样遭受此等的命运的大房私产,也仅保留了不到六成,由此便可确定晋王府那头,直到如今尚未停手另觅别的钱袋子,依旧将国公府这头视作自己的银库粮仓。
正是基于这些推测,郑清如才会如此大胆,安排了人手日夜坚守斗满仓的几处库房与铺面。果不其然,还真叫他看出了端倪,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虽不能一举将总号拿下,可这一口气吞并了两间内城的铺面,已让他喜不自禁。
如今这内城之中,除那间尚未有可撼动迹象的总号外,斗满仓的铺面已是再无一处咯!本来这二房就从未将郑家的米行看得太重,刚好又遇上了手中缺现银,自然是先想到了沽出这家商号,与其同时也可以相应减少几个,甚至于十余处的郊外田庄,或许才是国公府那位主事之人的最终目的。
所以,此刻不抢在旁姓之人前头,将自家的祖产接过,更待何时?
“此刻,想必我哥哥早已将有间米行顺便开设了出来,而所用的铺面定然就是那间新到手的才对。”吃了口茶,婍姐儿是一脸的笃定。
同样这旁与其并肩坐定的单晏,亦是欣然颔首:“必是如此,铺子里原有的家伙什儿倒是不需搬动了,稍作清点便可重新开张,岂不省力的很!再别说,有间米行的东家本就来自南方,虽得多费些路费可这货源,却是绝对断不了!”
“别看我们这一片上,农户们大多只种两季稻,可再偏南些的地界他们却是雷打不动,一年三季。”
“居然还真有地方可打三季粮食的,你可曾亲眼见过?”
却见身边之人缓缓摇头,忙又点了点头,笑着接道:“实在不曾亲眼见过他们收割稻谷,不过从当地每年的产出总量上,却能看出些端倪。就算不是全部田地都可收获三季,也足有过半之数定然是种足了三季,只是那稻米的口感确实不如一年两季的好吃。”
谁知这句出口,倒是让单晏抬头苦笑了两声:“与那些食不果腹的贫苦之人而言,惟有填饱肚子才是首要之事,滋味好坏已不再重要咯!此时正值各方势力拉锯之际,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朝中派系之间,也正积极筹备所需物资,而这最要紧的便是……。”
“粮食!”
“没错,正是这一桩。所以此刻舅兄顺利接手斗满仓,才是一举两得,再好不过!”顺势也端起茶盅来轻啜了一口,重新放下后方才含笑继续往下:“如此一来,二房等同于将斗满仓拱手相让了,而且还是在前途一片光明之时,真正是鼠目寸光。”
“借此还可以肯定一条,那便是晋王那头只知道一味的索求无度,并未留给国公府任何喘息的机会,更不由得让我抚掌道一声‘活该’,分明就将二房视作了自家的银库了!”
“被你这么一提,真是如此。只不过一心盼着更进一步的那位国公爷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恐怕在其心中哪怕是自家多出些银子,买个高官回来又如何?总之郑家由自己开始转了科举之路,便是走得顺畅无比,还一举成了可上朝启奏的实权大臣,才是真正的光耀门楣!”
这旁更是朗声笑道:“娘子所言十分贴切,只怕那位还真是如此作想的。若是不然,这许多产业陆续被沽出转卖,他身为一家之主哪有丝毫不心疼的道理?”
然而,远离京城数千里之遥的小夫妻俩,却是不知晋王那头此刻正应接不暇,哪里还有功夫关心国公府这位心中已有了些许的动摇。
而同样应接不暇,忙得脚不沾地的那位,刚好就是正忙着四处寻求合适的买家,接手京城郊外那一众大小田庄的国公府夫人郑秦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