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娘子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娘子关战役已经打响了,日倭一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开始进攻山之西,但行进在娘子关外围便遭到了抵抗,军队止步不前。
阎锡山学着封天的方法,在山之西的东部,花费数年时间构筑了数量庞大的暗堡群,有效地阻挡住日倭军队的快速前进。
阎锡山这个土皇帝把山之西地盘看得很重,丢失山之西就和丢了命差不多。
前几年又经过封天大肆渲染,日倭军队要进军河之北,进而威胁到山之西,令阎锡山大为紧张。
这就为阎锡山有时间提前布局山之西的防守,把东部山西要冲打造成堡垒。
作为进入山之西的重要关口之一,娘子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从河之北进出山之西最便捷的主通道,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后世的1937年日倭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敌人准备“一个月拿下山西”,最终“定华北,亡中国”。
北路日军从张家口西进大同,沿同蒲路南下太原,在忻口附近遭遇我军顽强阻击,不能前进。
为策应日军南下,日方派精锐部队华北方面第一军之第20师团、第二军之第108师团、方面军直辖第109师团第31旅团,组成西进兵团,由川岸文三郎统一指挥,沿正太路西犯,直逼娘子关。
10月12日,驻守雪花山之我军赵寿山部与日军接战,战斗异常惨烈。13日雪花山失守,赵寿山撤至乏驴岭继续抵抗。19日,守军撤至娘子关附近的驴桥岭。
日军在娘子关、旧关久攻不下,派另一部日军继续南下,进逼平定东南的七亘、马山。
敌经七亘村,西进马山、东回。
川军孙震部41军将士浴血拼搏,但伤亡惨重,未能阻止日军前进。
26日,进入平定腹地的日军反攻娘子关,国军腹背受敌,连日苦战的守军除八路军外纷纷后撤,日军尾随。
29日占领平定,30日占领阳泉,11月2日,占领寿阳。至此娘子关之战以中国守军失利而告终。娘子关战役失败,使山之西的东大门对日军豁然大开,太原危急!
后世之所以造成娘子关快速失守,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重视忻口防守,轻视娘子关。
阎锡山认为娘子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平汉线上守军即使失败,也应该在石家庄一带组织抵抗,战火不会很快烧到娘子关。
阎锡山忽视娘子关,把这里的防务推诿,依赖于河北的刘峙部队。
结果,河之北的刘峙部只是在石家庄稍做抵抗,就大步撤退到河南安阳。
这样守备空虚的娘子关外围,很快便暴露于敌人的面前,娘子关守军仓促迎战。
其次,战线漏洞太多。
当时在娘子关驻守的主要有四支部队:冯钦哉第27路军两个师驻守娘子关以北的龙泉寺一带;赵寿山为师长的38军第17师驻扎在娘子关正面外围的井陉附近;曾万钟的第3军在娘子关南面的马岭关一带;孙连仲的第30军作为预备队,在后方机动作战。
各路军队自守要地,在两军接合处却无人重视。
旧关就是这样处于17师和第3军的接合处,守备空虚,成为漏洞。
日军除了正面作战,还派出一支军队在10月13日迂回南侧小路,经长生口,小大龙窝,核桃园,轻取了旧关,为日军所乘。
这一世经封天的指点,阎锡山又提前准备,东部山区要道尽皆布满防御性堡垒工事,日倭军队想要攻占进入山西的要冲之道,恐怕不把尸体填满,难以达成心愿。
更重要的是,阎锡山没有北部的威胁,封天已经保障了北部的安全。
再加上山之西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幅度改观,比之日倭军队的装备只强不弱,借助堡垒攻势的隐蔽性,可以大量地杀伤日倭军队。
与之相比,上一世中国军人都是什么装备呀?
山之西军队的装备还好一些,其他军阀可就不敢恭维了,就拿川军来说吧,长途跋涉前来抗战的川军装备落后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
进入深秋时节了,川军还是头戴草帽,身着单衣,脚穿草鞋。
武器是四川土造的步枪,射距很近,准确度极差,连续打十来枪就拉不开栓,或退不出弹壳,能上刺刀的步枪不足十分之一。
川军全团总共才有两挺轻机枪,每人配给一把大砍刀作主要武器。将士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去抵抗日寇。
此外,我方军队各部也都没有重武器,更没有制空权。敌军有飞机大炮不断的狂轰滥炸,我们却没有还手之力。
当初驻守娘子关的晋绥军炮兵一团,虽有炮位工事,但无一门大炮。
雪花山战役中,第17师赵寿山部抵抗日军进攻十余次,阵地五易其手,敌人派三十几架飞机轮番轰炸,大炮不断轰击,以燃烧弹、毒气弹向雪花山射击,夺取了制高点。
其次,各处要地工事简陋,甚至根本无法构筑工事。乏驴岭、雪花山皆为石山,构筑工事困难,只能用麻袋装土做掩体。
赵寿山部在雪花山失守后,退至乏驴岭,岭上光秃秃的面对日军轰炸,毫无办法。
经雪花山、乏驴岭两战,赵寿山17师的原13000人仅剩下3000多人。
其他几处也一样,关沟战役后,38军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到刚刚收复的旧关之上察看工事时,发现所谓的关口,只是一个十几米宽的缺口,不但没有坚固工事,就连一条掩蔽作战的战壕都没有。
孙连仲认为旧关“山上这么硬的石头,凭部队携带的工具自然是挖不进去的。”
所以,有好地形也没有利用价值。
这一世当然不会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再就是北地义勇军方面提供的大量水泥,构筑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不用担心日倭军队的炮击以及空中轰炸。
若不是很坚固,怎么会称之为堡垒昵?
重要的是,阎锡山装备了大量的空军,不担心会出现在制空权上只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
面对这样一个娘子关,日倭人慢慢啃吧......(未完待续。)
娘子关战役已经打响了,日倭一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开始进攻山之西,但行进在娘子关外围便遭到了抵抗,军队止步不前。
阎锡山学着封天的方法,在山之西的东部,花费数年时间构筑了数量庞大的暗堡群,有效地阻挡住日倭军队的快速前进。
阎锡山这个土皇帝把山之西地盘看得很重,丢失山之西就和丢了命差不多。
前几年又经过封天大肆渲染,日倭军队要进军河之北,进而威胁到山之西,令阎锡山大为紧张。
这就为阎锡山有时间提前布局山之西的防守,把东部山西要冲打造成堡垒。
作为进入山之西的重要关口之一,娘子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从河之北进出山之西最便捷的主通道,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后世的1937年日倭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敌人准备“一个月拿下山西”,最终“定华北,亡中国”。
北路日军从张家口西进大同,沿同蒲路南下太原,在忻口附近遭遇我军顽强阻击,不能前进。
为策应日军南下,日方派精锐部队华北方面第一军之第20师团、第二军之第108师团、方面军直辖第109师团第31旅团,组成西进兵团,由川岸文三郎统一指挥,沿正太路西犯,直逼娘子关。
10月12日,驻守雪花山之我军赵寿山部与日军接战,战斗异常惨烈。13日雪花山失守,赵寿山撤至乏驴岭继续抵抗。19日,守军撤至娘子关附近的驴桥岭。
日军在娘子关、旧关久攻不下,派另一部日军继续南下,进逼平定东南的七亘、马山。
敌经七亘村,西进马山、东回。
川军孙震部41军将士浴血拼搏,但伤亡惨重,未能阻止日军前进。
26日,进入平定腹地的日军反攻娘子关,国军腹背受敌,连日苦战的守军除八路军外纷纷后撤,日军尾随。
29日占领平定,30日占领阳泉,11月2日,占领寿阳。至此娘子关之战以中国守军失利而告终。娘子关战役失败,使山之西的东大门对日军豁然大开,太原危急!
后世之所以造成娘子关快速失守,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重视忻口防守,轻视娘子关。
阎锡山认为娘子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平汉线上守军即使失败,也应该在石家庄一带组织抵抗,战火不会很快烧到娘子关。
阎锡山忽视娘子关,把这里的防务推诿,依赖于河北的刘峙部队。
结果,河之北的刘峙部只是在石家庄稍做抵抗,就大步撤退到河南安阳。
这样守备空虚的娘子关外围,很快便暴露于敌人的面前,娘子关守军仓促迎战。
其次,战线漏洞太多。
当时在娘子关驻守的主要有四支部队:冯钦哉第27路军两个师驻守娘子关以北的龙泉寺一带;赵寿山为师长的38军第17师驻扎在娘子关正面外围的井陉附近;曾万钟的第3军在娘子关南面的马岭关一带;孙连仲的第30军作为预备队,在后方机动作战。
各路军队自守要地,在两军接合处却无人重视。
旧关就是这样处于17师和第3军的接合处,守备空虚,成为漏洞。
日军除了正面作战,还派出一支军队在10月13日迂回南侧小路,经长生口,小大龙窝,核桃园,轻取了旧关,为日军所乘。
这一世经封天的指点,阎锡山又提前准备,东部山区要道尽皆布满防御性堡垒工事,日倭军队想要攻占进入山西的要冲之道,恐怕不把尸体填满,难以达成心愿。
更重要的是,阎锡山没有北部的威胁,封天已经保障了北部的安全。
再加上山之西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幅度改观,比之日倭军队的装备只强不弱,借助堡垒攻势的隐蔽性,可以大量地杀伤日倭军队。
与之相比,上一世中国军人都是什么装备呀?
山之西军队的装备还好一些,其他军阀可就不敢恭维了,就拿川军来说吧,长途跋涉前来抗战的川军装备落后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
进入深秋时节了,川军还是头戴草帽,身着单衣,脚穿草鞋。
武器是四川土造的步枪,射距很近,准确度极差,连续打十来枪就拉不开栓,或退不出弹壳,能上刺刀的步枪不足十分之一。
川军全团总共才有两挺轻机枪,每人配给一把大砍刀作主要武器。将士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去抵抗日寇。
此外,我方军队各部也都没有重武器,更没有制空权。敌军有飞机大炮不断的狂轰滥炸,我们却没有还手之力。
当初驻守娘子关的晋绥军炮兵一团,虽有炮位工事,但无一门大炮。
雪花山战役中,第17师赵寿山部抵抗日军进攻十余次,阵地五易其手,敌人派三十几架飞机轮番轰炸,大炮不断轰击,以燃烧弹、毒气弹向雪花山射击,夺取了制高点。
其次,各处要地工事简陋,甚至根本无法构筑工事。乏驴岭、雪花山皆为石山,构筑工事困难,只能用麻袋装土做掩体。
赵寿山部在雪花山失守后,退至乏驴岭,岭上光秃秃的面对日军轰炸,毫无办法。
经雪花山、乏驴岭两战,赵寿山17师的原13000人仅剩下3000多人。
其他几处也一样,关沟战役后,38军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到刚刚收复的旧关之上察看工事时,发现所谓的关口,只是一个十几米宽的缺口,不但没有坚固工事,就连一条掩蔽作战的战壕都没有。
孙连仲认为旧关“山上这么硬的石头,凭部队携带的工具自然是挖不进去的。”
所以,有好地形也没有利用价值。
这一世当然不会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再就是北地义勇军方面提供的大量水泥,构筑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不用担心日倭军队的炮击以及空中轰炸。
若不是很坚固,怎么会称之为堡垒昵?
重要的是,阎锡山装备了大量的空军,不担心会出现在制空权上只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
面对这样一个娘子关,日倭人慢慢啃吧......(未完待续。)